难得的“五一”假期,各大城市、各大景区均是人潮涌动。出游的人满怀热情来到新的地点,除了观景、休闲,都会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
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热爱真切。
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汇聚了全球各地的美食,这也成了很多人喜爱上海、定居上海的理由。
而在一日三餐的众多美食之中,最不可缺席的就是早餐了。
所谓一天之计在于早餐。
对有的人来说,早餐,是城市独特的味道。每个城市的早餐里,都藏着城市的个性气质。比如麻酱烧饼、豆腐脑之于北京,热干面、面窝之于武汉,牛肉米粉之于长沙,羊肉泡馍之于西安,还有生煎馒头、“四大金刚”等之于上海,城市早餐里包裹着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承载着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担当着展示城市风情的一扇窗口、一种符号。
对有的人来说,早餐,是情感浓烈的寄托。哪怕离家再远,都忘不了记忆中对家乡小吃的想念。清晨的早餐带着晨曦的光晕及家的温情,相比于丰盛的晚餐,可以被更长久地刻在血脉中、传递着乡愁。当在异地街头找到熟悉的味道,吃到和家乡一样的早餐,喉管和心头不经意一颤,便有了份家的归属感。
对有的人来说,早餐,也是供给幸福的热量。在沉睡中带着希冀醒来,来到或大或小的早餐店,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美味的早餐,顿时满血复活、容光焕发,充满力量地为了梦想开始新一天的打拼,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对于奋斗在城市的人来说,一顿美味营养的早餐,就是加油站,让前行的脚步更加强健有力。
但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生活在上海的很多年轻人,对早餐习惯于敷衍应付。
或者在便利店随便买个三明治,然后行色匆匆地赶去上班;或者干脆为了多睡几分钟懒觉而宁愿不吃早餐。
哪怕是想吃,也可能因为不方便购买或者品种单一而不得不放弃。
没有早餐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缺乏温度的。
为了让城市的每个人吃上热腾腾的美味早餐,从去年起,上海以满足市民群众各类早餐需求为导向,加大早餐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强化制度供给、创新业态模式,让早餐服务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
数字化赋能,推动早餐生产、售卖、监管数字化转型。
——早餐企业精准掌握用户需求,开展针对性营销,根据市民需求不断翻新早餐花样。市民再也不用为吃什么发愁了。
——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传统早餐企业赋能改造,铺设智能取餐柜,实现早餐到家和到店服务,省时省力又省心。
——开展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实时掌控网络订餐平台、流动早餐车违法情况,让早餐卖得更方便、吃得更放心。
共享早餐,实现“进一家吃百家”。
成立共享早餐联盟,搭建早餐品种共享平台,鼓励早餐中央厨房企业用好存量资源、释放现有产能,让市民群众在一家门店能品尝到多个品牌的早餐产品。现在走进知名“老字号”老盛昌的门店,不仅可以吃到汤包等老盛昌的拳头产品,还可以吃到百佳好的绿豆汤、黑米粥,沈大成的条头糕,牛奶棚的新鲜牛奶,选择越来越多。
消费场景打造,供应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针对园区,探索出“便利店+早餐”、“流动餐车+早餐”、无人驾驶的智慧早餐车等服务模式。
针对商务楼宇,探索出“网订柜(店)取”、“流动餐车+早餐”、智能取餐柜等服务模式。
针对大型居住社区,探索出“早餐驿站”、“流动餐车+早餐”等服务模式。
针对医教集聚区,探索出“新零售+早餐”、“网订柜(店)取”等服务模式。
特别是“网订柜(店)取”模式,上班早高峰时,只要提前在手机上一键下单,到门店后无需配对,直接扫码即可从保温的智能自提柜中拿到热腾腾的早餐,极大方便了上班族和学生群体。
此外,早餐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很多门店都推出了针对糖尿病患者、老年养生人群和青少年的百余款营养健康套餐,不仅吃得美味还吃得健康。
现在,很多人每天早上一睁开眼,便拿出手机登录小程序消费下单,再到家附近或者单位附近门店的智能取餐柜扫码取餐,用时少、选择多。
不论是中式还是西式,不管是煎饼果子还是咸豆花,咬下去唇齿生香,顿时元气满满。
可以想见,随着早餐工程的进一步推进,贴上“上海早餐”标识的早餐网点在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将会越来越多。在网订柜取、流动餐车、现制现售等模式之外,还会有更多数字化、多元化场景。
在上海吃早餐,也将变成一件非常时尚、非常惬意的事。
假期过半,再过两天又要早起上班了。繁忙的“干饭人”,请不要忘了美美地吃上一顿早餐。
让幸福的一天从早餐开始。
上观号作者:魔都小哨兵SH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