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最常见的就是乳腺癌的全切术,而术后发生患侧上肢水肿者可达80%。术后患侧上肢水肿主要是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所致的上肢淋巴回流障碍造成,另外,手术创伤和术后腋窝瘢痕造成的腋静脉明显狭窄,成为上肢水肿发生和发展的促进因素。
图1
临床上,往往对肢体淋巴水肿认识不足,有时简单地认为无法治疗而导致大量患者丧失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实际上早期的肢体淋巴水肿,如果能消除病因,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得到完全的恢复。
一、术后早期上肢水肿的预防
预防在理论上应遵循两个原则:避免上肢血流过高和避免淋巴回流阻力增加。
基于以上两个原则,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手术当日用枕头适当抬高患肢,按功能位摆放,避免患肢长时间受压
(2)禁止在患肢输液,告知患者患侧不能持重、抽血和测血压等,避免患肢肿胀
(3)预防患侧上肢损伤、感染
(4)避免患侧上肢高温,如热敷、暴晒、桑拿浴等
(5)避免患侧上肢做高强度的运动
二、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
图2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运用间歇式压力治疗静脉、淋巴系统功能紊乱,能够显著促进淋巴、静脉回流,起到消除水肿的效果。对于各类淋巴水肿3/5能被治愈,2/5需要长期维护治疗,对于消除淋巴水肿立竿见影。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治疗原理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利用较大空气压力反复加压、卸压,将淋巴液及静脉血液由远端至近端顺序加压于患肢上,减低了肢端组织内压力,在空气排空的时间内,动脉供血增强,迅速有效地改善了肢体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循序挤压肢体,在加快静脉血液和淋巴组织液回流的过程中,使局部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益清除,有利于末梢神经炎的恢复。
将可充气的袖套置于水肿肢体,间断地充气,使水肿液向心流动。这些空气压力设备多为多腔房、序贯性、可调节压力梯度的泵,泵压力向心地如波浪一样递减,将水肿液像挤奶一样挤入血液循环。此法可减少肢体体积30%-47%。此方法在淋巴水肿早期,明显的皮下纤维化发生前是最有效的。
李少林,任国胜,陈晓品,等.乳腺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
合作/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xzlbszzl/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