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煎饼 >> 煎饼做法 >> 正文 >> 正文

二月二,龙抬头,来吃奶奶做的煎饼去

来源:煎饼 时间:2024/12/27
二月二,龙抬头,我自己在家剪了一绺头发,又去买了煎饼,用大葱蘸大酱卷着吃。嘴里一边嚼着韧尽十足的煎饼,一边思绪却回到了儿时的农村,自然就想起了奶奶。奶奶做的煎饼堪称一绝!因为做得好吃,每年元宵节一过,就期待着吃煎饼了。那时候还不到八十年代,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农村那时候还有生产队,除了看大人们忙着干活,再也没什么新鲜物事了。我记得小时候根本看不到水果,冬天吃大萝卜,辣不说,连打嗝都带着臭气。最好的不过是能吃上新鲜的胡萝卜,又脆又甜,又可以赏玩,这对于现在讨厌胡萝卜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场噩梦。好吃的,就是过年能杀上一头猪,吃点肉,包几顿饺子,基本这一年就没什么想头了。然而奶奶淋的煎饼却是一大亮点,我觉得最好吃的莫过于此了。奶奶擅长烹饪,在屯子里都是有名的。她总能变着法子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做出好吃的,令我这小小人物惊奇不已。就说这煎饼吧,现在想想也没啥,让我照着她的方法去做,我是不干的,一句话,嫌麻烦。但是在那时那地,觉着奶奶就是神一样的人物。我依稀记起,也是在这个时候,奶奶领着我和弟弟在村子里到处晃悠,干什么?找榆树。找榆树干啥?割榆树皮,割榆树皮干啥?洗干净泡在水里,泡它一天一夜,用这水和面,和面有什么好处?因为榆树汁发黏,上锅淋煎饼不碎。我亲眼看着奶奶泡的一盆盆的榆树皮水,也用手偷偷伸进水里舔了舔,别说,清亮黏滑,感觉真不一样!奶奶还给我嚼过小块的榆树皮,越嚼越黏,黏到最后,我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给吐出来。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榆树算遭了殃,大家都去整榆树皮,结果树干都成了光秃秃的白色了。但这种树真泼实,照样生长,也从来没听说死过。如果人扒了皮剥了筋不知得死几回呢。然后就看着奶奶在大锅上淋煎饼,用勺子舀一勺稀面糊,在锅里淋一圈,一会儿就变成一张薄薄的煎饼,再给翻过来,再烙一会儿,然后取出来,再烙下一张。我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看奶奶每一张都烙得那么齐整,羡慕极了。重点来了。奶奶开始忙着包馅儿了。这馅儿是酸菜加碎粉条加猪肉,奶奶老早就准备好的。只见奶奶把整张煎饼摊开,把馅儿用勺撒上去,然后再麻利地给叠成四四方方的饼状,这煎饼算是初步成型了。看着奶奶做的那么一大盆煎饼,心想,为什么要夹馅儿呢?能怎么个好吃法儿呢?我又见奶奶把这些煎饼放在大锅里蒸,一个是一个地摊开蒸,象蒸包子一样。有一会儿功夫吧,煎饼总算是大功告成了。我不是馋孩子,基本上对啥好吃好用的都无动于衷,现在想来,被大人当成傻子也是有道理的。说跑题了,呵呵!然后奶奶喊我和弟弟上炕,美其名曰:伺候小客儿。我也没当回事儿,心想,能咋好吃?我就动了筷子,这一吃就停不下来了。我的天!居然还有这么好吃的美味?煎饼皮柔软筋道,配着松松散散酸爽开胃的酸菜馅儿,这好吃得也太不讲道理了吧?吃完了奶奶还包了几个煎饼让我带回去吃,妈妈从来不会夸奖人的尝了后也罕见地点头称是,足见美食的魅力。这酸菜煎饼有一个好处,抗放抗熥,越熥越好吃,做上一次,足足能吃上半个月,而且百吃不厌。后来妈妈说,那时候穷,什么都是好的。冬天腌的酸菜又爱烂,不舍得扔,怎么办呢?就把烂的部分用刀拦一下做成酸菜饼子,放上五花肉,然后在大锅边沿贴上一圈儿,出锅就成了美味。现在想想,穷有穷的过法,还挺有意思。长大以后参加工作,离开了农村,奶奶也上了岁数,而且日子越过越好,农村也再没有人剥榆树皮做煎饼吃了。可是我还是深深地怀念奶奶做的酸菜煎饼,尤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二月二龙抬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xzlbszzl/9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