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下肢淋巴水肿治疗 >> 正文 >> 正文

今天我们谈谈人体的ldquo第二心脏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1-11-21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流传着一种说法,将人体的足踝部称为“第二心脏”,因为连接人体脏腑的经脉有一半要经过于脚,同时大概有60多个穴位汇集在脚上,人们认为足部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一个缩影,所以称它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当然,这种说法是否合适,是否准确,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讨论。从这里我们能看到的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足踝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就是连接人体与足部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全身单位面积上承受压力最大的关节—踝关节。

踝关节由3块主骨组成:胫骨(下肢的基本负重骨)、腓骨(肌肉的附着区)、距骨(足的第二大骨)。在胫骨的远端内侧有一个向下的突起被称为内踝,与距骨相互形成关节。腓骨远端的突起被称为外踝,同样与距骨相互形成关节。

踝关节的力量和稳定性与韧带、肌肉以及肌腱结构的条件和特点相关。关节在负重时的位置也是关节总体稳定性的一个因素。踝关节韧带的损伤可能对负重产生较小的影响,但也可能造成不稳定和关节的脱位。踝关节有4个最重要的韧带:三角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三角韧带位于內踝,比外踝的韧带更加坚强,相对不易损伤。

研究表明,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发生踝关节损伤:

●有足踝部扭伤史

●没有使用外部支撑

●活动之前没有通过静态拉伸和动态活动进行热身

●脚踝跖屈活动度缺乏

●有损伤史但没有参加平衡/本体感觉预防训练

踝关节损伤的分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怀疑踝关节存在Ⅱ型和Ⅲ型扭伤时应当进行踝关节X线片检查,以排除骨折的存在。

下面,我们重点跟大家谈谈踝关节损伤后的治疗、康复过程。

1、急性期:目标应注重的是缩短炎症过程、减少疼痛、促进修复和重塑胶原纤维。建议伤后24-48小时内,使用POLICE原则:

(Protect):使用踝关节固定器或辅助装置减轻压力和疼痛,以防二次损伤。

(Optimalloading):踝关节中立位制动休息,但休息不等于完全制动。长期局部不活动,很容易降低神经控制能力导致二次损伤,应该进行一些有意识的踝关节活动,给予下肢适当的负荷和被动活动,不仅有利于减轻肿胀,还得以维持下肢的神经肌肉功能。

(Ice):将冰或冰袋敷在受伤处(使用轻薄毛巾或纱布覆盖皮肤),减少疼痛和血流,减少挫伤。并定时检查伤处,避免冻伤。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每两小时20分钟冷疗,或清醒时每两小时10分钟冷疗、10分钟休息、10分钟冷疗的间歇性冷疗方案。

(Compression):使用护具或绷带向心性加压包扎踝关节,可减少关节活动,加速水肿和出血吸收。对于严重的二度或三度扭伤,使用固定夹板进行5-10天的固定,之后改为功能性护具,并使用2至3周拐杖进行训练,配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阿片类药物以减轻疼痛。

(Elevation):抬高患侧下肢,尽可能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帮助静脉和淋巴回流。

2、早期适当承重:对于通过相关检查,排除了骨折存在的患者而言,建议患者使用外部支具固定下,用患肢渐进承重。外部支具和助行器的种类应当根据损伤的严重度、组织愈合的阶段、需要保护的水平、疼痛程度和患者偏好来选择。在更严重的损伤中,推荐使用半刚性护踝或者膝盖下石膏来固定。

3、物理治疗

冷冻疗法:应用反复间歇性使用冰来减轻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需求,提高急性踝关节扭伤后承重。

透热疗法:一般在伤后48小时以后采用热敷疗法,或者使用脉冲短波疗法来减轻水肿和急性踝关节扭伤相关的步态变化。

4、手法治疗

应对急性外踝扭伤患者使用手法治疗,例如淋巴导流、主动与被动软组织和关节松动术和前-后距骨松动术在无痛范围内减轻肿胀,恢复踝关节ROM,帮助步态参数恢复正常。

踝关节背伸(DF)和跖屈(PF)可积极地治疗;但是,踝关节内翻(IV)和外翻(EV)应在能忍受的程度下治疗。踝关节ROM可通过拉伸(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复合体)和按摩肌群(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等)周围的软组织来恢复。

可应用分级关节松动术、推拿,负重和无负重下活动松动,以改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角度、本体感觉和负重忍受度。

5、治疗性运动

ROM正常化后,应继续进行脚踝拉伸。在初步愈合之后,I型扭伤可以用弹力绷带进行锻炼,将它缠绕在足上,末端固定在稳定的物体上,比如桌子脚,对抗弹力来完成内翻、外翻、背屈、跖屈等动作。在能很好地忍受承重后,开链练习将进阶为闭链练习。

踝扭伤痊愈后通常会变得薄弱,若不纠正薄弱问题,可能会发展处复发性踝关节扭伤,诊断为踝关节不稳。踝关节扭伤的反复性问题的常见原因是不完全康复和残留的、未意识到的虚弱。踝关节侧面有一个凹陷区域,而愈合产生的疤痕组织可能引起该区域疼痛。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可发展出腓骨肌腱部分撕裂,这会引起疼痛和功能失常。

6.恢复、支持训练

1)关节稳定支持

复发性踝关节扭伤需要长期使用外部支撑,比如运动训练胶带贴扎或固定器。

2)平衡训练

存在慢性踝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需要渐进地进行平衡或本体感觉能力和力量训练。平衡和本体感觉能力的恢复,对预防未来踝关节扭伤必不可少,是高级运动的基础。掌握平衡和本体感觉后,可将动力性热身、敏捷性、慢跑、矢状面跑、跳跃、急转向和改变方向,以及减速训练合并到治疗程序中。

单足站立训练

平衡板训练

坐姿物理治疗球本体感觉

跪姿跳跃训练

侧踢腿训练

踝关节抗阻训练

脚尖站立训练

横向抗阻训练

7.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

恢复慢跑时,每次跑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如果没有感觉到疼痛(或者只有一点轻微的酸痛感),那说明运动还是安全的,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果感到明显的、加重的疼痛,越跑越痛,并无法维持正常的跑姿,说明伤痛还没有彻底恢复,这时要及时停下来(并及时冰敷)。最好再休息几天,不要再去反复刺激它,让伤痛彻底恢复。

当脚踝痊愈后,恢复跑步的初期,建议带上弹性护踝,因为在受伤后,尤其是伤后初期肌腱和神经的反应速度及强度都不如从前,再一次发生扭伤的概率也非常大。脚踝处的护具会额外提供支撑和保护,降低再次受伤的可能。

备注:以上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整理,仅用于学术讨论,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xzlbszzl/7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