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作者及来源
张绪超陆舜张力廖美琳王长利程颖李甘地MokTony黄诚刘晓晴王洁王孟昭张沂平周建英周晓军周晓燕林冬梅杨衿记宋勇王凯何勇李慧钟文昭吴一龙
代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标志物专家委员会
中华病理学杂志,,44(10):-.
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Globocan数据库,年我国新发肺癌患者达65.28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1],约占全球1/3,其中80%以上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近十多年来,随着分子医学的进展和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由化疗为主进入到个体化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的时代。目前临床应用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型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型肺癌,这两种基因变异型肺癌均具有明确的分子靶点、靶点检测技术及上市的靶向药物,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其他基因变异型肺癌的靶向药物和伴随分子诊断(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xzlbszzl/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