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煎饼 >> 煎饼种类 >> 正文 >> 正文

山东大妞一张煎饼摊出幸福味

来源:煎饼 时间:2024/9/22

  核心提示:“姐,来俩煎饼果子,还是加肠、少酱、微辣……”

  “看你满头是汗,又是刚下夜班吧?姐给你摊厚点,早餐可得吃饱饱的……”

  8月2日9时,东风新村程宇广场“集小摊煎饼果子”前,排起长队,37岁的刘苗苗一边忙着摊煎饼,一边热情地跟顾客打招呼,收款的提示音不时响起。

  别看面积只有几平方米,可小店却在此经营了15年,每天一开门就顾客不断,一天卖多份煎饼果子,月收入七八千元。

每天摊个煎饼

  闯:山东女孩闯大庆

  “好吃,就是这个味,一咬满口香,上学时就好这一口,如今我家孩子也爱吃,10多年了,味道始终没变!”

  一名衣着考究的女子,接过煎饼果子,急不可待地咬上一口,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好吃。

  一旁的女顾客笑着说:“一看就是回头客,这煎饼果子,分量足有滋味,半张就能吃饱。”

  忙完手里的活,刘苗苗摘掉一次性手套,擦拭完额头的汗水,开始了她的讲述。

  “我老家在山东,俺们那儿家家都会摊煎饼,饭盆般大小,酥脆好吃,煎饼也是我们童年最好吃的零食,每次家里摊煎饼,兄弟姐妹就守在旁边,光闻味就让人走不动道。”

  说起往事,刘苗苗双眼含笑,声调提高了好几个分贝。

  20岁那年,为了能有个好前程,刘苗苗扛上行李,坐上绿皮火车,投奔大庆的姐姐。

  下了火车,第一个感觉就是,楼多、路宽,到处都是抽油机,大庆太大了。

微笑面对每一位顾客

  学:摆摊学艺摊煎饼

  刚到大庆时,因为岁数小,没啥技能,刘苗苗只能到饭店打零工,每天早出晚归,不仅辛苦赚钱也少。

  “我姐和我姐夫,大庆很多人都认识,这些医院对面出摊,专卖煎饼果子。我初来大庆,也没啥工作经验,姐姐生意忙时,就帮打个下手,帮着择菜、装袋、添料啥的,后来我姐说,你干脆也学着摊煎饼吧,将来出摊开店,总不至于挨饿。”

  刘苗苗也听话,在姐姐和姐夫的建议下,开始学习摊煎饼果子。

  看似简单的活,工序还挺繁琐,不光要心细,还得肯吃苦。提前醒面,起早买菜切葱花,准备脆皮、生菜、鸡蛋、火腿肠等;忙活完装车出摊,站在鏊子前,一忙就是一整天。

  记者看到,摊煎饼前,要先在鏊子上抹食用油;取一勺面糊倒在鏊子上,用刮耙转着圈均匀地铺满鏊子;将鸡蛋打碎摊匀,待面糊成型后,再用刀或小铲子将煎饼掀开;抹酱料、放脆皮、生菜,卷好装袋,一个煎饼果子就完成了。

现吃现摊

  诚:经营小店15年

  “你瞧,面糊一大桶,旁边是各种调料,一张煎饼一个鸡蛋,火腿肠也要现用现剥皮,买菜、备料、烙饼、售卖,全靠我一个人。夏天这么高的气温,鏊子前温度又高,热得人喘不上气;冬天也遭罪,面前的窗户始终敞开着,一般人受不了。”

  刘苗苗特别爱笑,有顾客光顾,她总是笑脸相迎,询问要啥口味,是否额外需要添加配料,遇到老顾客,她还不忘寒暄几句,询问对方近况。

  采访过程中,她总是有说有笑,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更像是老友相见。

  刘苗苗说:“现在煎饼果子口味也变了,年轻人喜欢加辣条,加榨菜,这样吃起来更有滋味。老顾客的口味我都知道,新顾客的口味我就得挨个问,仔细记好,顾客多时很容易弄混。知足,咋能不知足呢?别看小店不大,可我守了15年,多数顾客都成了朋友,每天9点出摊,一天能卖多张,一个月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做生意守法、讲诚信,慢慢地,生意自己就来了。”

  乐:煎饼摊出幸福味

  “刘姐,还忙着呢?我馋煎饼果子了,你得空了,给我多弄几个。”

  “今天没休息啊,现摊的煎饼好吃,你是要带回家给老妈吃吗?我可得多加俩鸡蛋,算是我请客了。”

  采访中,不时有顾客上门,刘苗苗总是麻利地起身,动作娴熟地摊煎饼、撒葱花、剥火腿,装袋后微笑着递给顾客,临走了还不忘说再见。

  刘苗苗说:“咱开门做生意,讲的就是和气生财。顾客照顾我生意,给我送钱,我再不给人好脸也说不过去啊。”

  得知记者来采访,很多顾客竖大拇指说集小摊煎饼果子好吃不贵,山东大妞的创业故事确实有借鉴意义。还有顾客表示,口味不错,价格没咋变,分量特别足,男同志一个就能吃饱。

  听到顾客夸自己,刘苗苗笑得特别开心。

  她说,刚创业时挺难,是大家的支持,鼓励着她走到今天,如今自己在大庆买了楼,安了家,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小日子过得挺幸福,靠着一张小煎饼,她在大庆扎了根,她也希望帮助更多人创业,谁想从事此行业,她会全力相授。

  文/摄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传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mzl/9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