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煎饼 >> 煎饼种类 >> 正文 >> 正文

青未了心里有个圈,煎饼就摊得圆

来源:煎饼 时间:2024/8/30
文/田樱(辽宁)煎饼是我家的家常便饭,每每想起母亲摊煎饼的往事,就想起母亲往昔摊煎饼时,常说的一句话“心里有个圈,饼就摊得圆”。母亲祖籍山东莒南县十字路村,会做一手山东老家风味的饭菜,熬腊八粥,煳大饼子,烙韭菜盒子,做咸鱼饼子和小豆腐,而给我留下深深印象的是摊煎饼。母亲摊的煎饼,圆而薄,脆而软,略带糊疙,用自家院子栽的大葱,卷上大酱、虾酱,吃起来甜香酥脆。一般的饼都叫做,老家的人都叫摊,所以叫摊煎饼。小时候,家里小院中有个小石磨,又在院中东屋搭了个偏厦子,里面盘了个砖炉子,上面支着摊剪饼的鏊子。母亲用的是水磨,砖石架起箅梁棍样的磨床子,半米来高,上面架着石磨。母亲头天泡得杂粮用盆盛上,磨床子下面,放个盆接着,然后抱了磨棍转,一边推一边用勺子把带水的粮食舀到磨眼,煎饼糊从磨缝儿源源地流到盆里。推磨的活又累又晕,一边推一边往磨缝里加粮和水,我有时上去推了两下,很快便败下阵来。磨完糊儿,母亲从盆里把糊舀到盆里,支盘子开始摊。煎饼鏊子,铁打的,又大又厚。鏊子的三条腿撑着面儿,鏊子底加上柴禾,等把烧热就开始摊。摊煎饼时,烟薰火燎,又呛又热。母亲的脸被鏊子烤得通红,面糊儿的热气升腾起来,熏得母亲半睁着眼。母亲全然不顾,总是一个人承担。母亲先把面上抹了遍油。抹后,勺子舀一勺糊儿搁中间,一圈套一圈,匀匀地摊到面上。摊是技巧活儿,活就难在把煎饼糊薄薄地均匀地摊在面上,圆圆的,不破,不粘。这样一张一张摊好,然后接着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摊得圆的,我曾学做过,但开始怎么也摊不圆,不是偏了,就是掉角了。但母亲鼓励我说:“心里有个圈,饼就摊得圆”。母亲富有哲理的话语,鼓励我也渐渐学会了摊煎饼。那时,母亲摊的煎饼,受到邻里的称道,也成了母亲联系邻里的媒介。凡有邻里找到母亲摊煎饼的,母亲都是欣然前往帮助。母亲担任街道义务调解委员时,遇有的家庭不和闹离婚的,或孩子“惹了祸”的,母亲就善解善劝,有时还把自己摊的煎饼送给他们,让夫妻和解、孩子们明事理。看母亲摊煎饼,听母亲讲煎饼的故事,才感受到煎饼还有着人文底蕴。有一次摊煎饼时,她津津乐道地向我讲起有关煎饼的故事:传说煎饼是从三国时期诸葛亮开始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一次被被曹兵追杀围困时,锅灶尽失,将士饥饿困乏,诸葛亮计上心来,让伙夫以水和杂粮为浆,将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杂粮浆摊平,摊出香喷喷薄饼,将士食之,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但因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铸成锣状来摊煎饼。母亲讲的故事,一直深留在我的记忆里。后来,我到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踏访蒲松龄故居时,偶读蒲松龄的《煎饼赋》:“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莜屑,则如秋练之辉腾。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夹以脂膏相半之豚胁,浸以肥腻不二之鸡羹……”,联想起母亲摊煎饼的往事,觉得醇厚温馨。岁月留香。忆往事,仿佛眼前又浮现着母亲系着围裙摊煎饼的身影,听到母亲那句“心里有个圈,饼就摊得圆”的话语。作者简介:本名:田俊明,笔名:田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大连作家协会顾问、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投稿邮箱:haijiao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mzl/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