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治疗失败 >> 正文 >> 正文

五个群众工作能手秀一波ldq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0-11-12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群众工作能手他们深怀为民初心,恪守为民之责,他们走村串巷,进群众门,说群众话,及时了解群众困难诉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真心融入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们就是我们寻找的“群众工作能手”。“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44期,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群众工作能手都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学习。洒向千峰“秋”叶丹

记呼图壁县财政局驻五工台镇林场村工作队员曹涯秋

在呼图壁县五工台镇林场村,只要提起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员曹涯秋,村民们都会称赞:“这孩子性格热情开朗,干工作有想法有钻劲儿,对待群众就像自家人。”年驻村以来,她用真情搭建干群连心桥、用智慧开启村民增收路、用汗水浇开文明幸福花,赢得了村民一致好评。

尽全力解难题暖心

“群众事无小事,只有把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解决好,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曹涯秋时常用这段话鞭策自己。

春播时节,曹涯秋得知患风湿病的村民马依拉·加尼木汗的丈夫在外务工,家里没有劳动力,10亩棉花迟迟未能播种。

“像马依拉这样的农户肯定不止一家。”曹涯秋把全村缺少农机和劳动力的家庭做了全面梳理,建立帮扶台账。同时,发动工作队员、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里的农机合作社,组建了“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在春播、夏收、秋收等农忙时节,帮助缺少农机和劳动力的家庭完成播种和收割。如今,每逢农忙时节,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已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更好地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诉求,曹涯秋又向工作队和村“两委”提议建立群众困难诉求联办制,采取“工作队+村干部+村级后备力量”统筹协调方式,形成“问题反映渠道畅通、问题办理责任到人、办理实效追踪监督”的闭环式困难诉求办理流程。

目前,累计为群众解决就医、就学、贷款等困难诉求余件,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强技能促就业走心

“我现在在家门口开了店,一个月能挣五千多元,多亏小曹出谋划策,跑前忙后。”村民陈慧霞说起自己的创业之路,心中满是对曹涯秋的感激之情。

在入户走访中,曹涯秋发现村里一些妇女不是没有工作就是在打零工,收入低还不稳定,想另谋出路却缺乏技能。

一技在手,就业无忧。曹涯秋通过了解妇女就业意愿,建立了就业意向台账。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邀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为村民进行糕点制作培训。包括陈慧霞在内的23名学员取得了技能证书,其中3人开起了自己的糕点店,8人经工作队和曹涯秋介绍在县城的糕点厂或蛋糕店上班。

看到村里妇女纷纷就业,曹涯秋干劲更足了。为让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增收,她又积极对接联系,协助村“两委”在村里办起了汽车修理、果蔬种植、初级电焊、家政服务等各类技能培训班。她还将58同城、攒劲网、呼图壁县劳务产业联盟平台发布的招工信息,推送给村民,帮助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在县城和周边地区汽车4S店、苗圃、园林公司找到适合的工作。

“小曹组织大家学技术,还帮着联系工作,她就是村里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村党支部书记刘志明笑着说。

讲文明树新风润心

驻村伊始,曹涯秋发现村里文化活动少,文化氛围淡薄。经了解,不是村里没有文艺人才,而是缺少表演的舞台。

曹涯秋先是动员爱好跳舞的村民和她一起跳广场舞,慢慢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看着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曹涯秋趁热打铁,把村里的文艺能人全部发动起来,加入到文艺队,因为文艺队里有多个民族,她便给队伍取了一个象征团结的名字“红石榴”。

队伍建起来了,曹涯秋又当起了活动策划人,她按照“农民演、演农民;农民娱、娱农民”的思路,充分发挥村里草根艺人的才能,将政策宣传、邻里纠纷、村风整治等内容编排成新疆小曲子、二人转、舞蹈、小品等节目。

现在,林场村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做到了月有主题,周有活动,在“草根化、接地气”的文艺活动中为村民呈现了一道道精彩的文化盛宴。

“文化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关系更亲密了。”村民马红玲说。

“十万百万不算富,精神富裕才算富。”曹涯秋又建言献策,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阅览室、书画室等活动室,让更多村民接受文化熏陶;组织“十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孝亲敬老先进人物”等评选活动;开办林场村“道德讲堂”,宣传村里的好媳妇、好婆婆、活雷锋等典型事迹,让群众用“乡音”传递正能量。今年5月,林场村被县委宣传部授予“模范文明村”。

扎根农村,不做客卿做亲人,直把他乡作故乡。朴实的曹涯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唯美驻村情怀。

心系居民这里的“阳”光最明媚

记乌鲁木齐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驻天山区赛马场片区管委会水上乐园南社区工作队副队长吴月阳

乌鲁木齐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驻天山区赛马场片区管委会水上乐园南社区工作队副队长吴月阳,对人真诚热情,能琢磨,爱操心,居民打心眼里喜欢他。自年驻社区以来,他倾心服务群众,想办法、出点子、办实事,用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居民的夸赞。

丰富活动他最上心

初驻社区,吴月阳在入户走访时,居民普遍反映社区文体活动开展较少,希望能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

群众的诉求就是工作队努力的方向。吴月阳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汇报了情况,争取派出单位支持,购置了乒乓球、篮球、健身器材和服装道具等,为开展文体活动做好保障。

硬件有了,队伍建设也得抓紧。吴月阳通过入户走访,把辖区具有文体特长的居民进行梳理,建立“文体人才库”,并动员他们加入社区文体队伍中。

为了让文体队伍发挥作用,吴月阳把文体队伍中的能人召集起来,策划活动,编排节目。他还根据居民意愿,将一些惠民政策法规知识融入到文体活动中,让居民通过参与活动和观看节目了解党的惠民政策,掌握法律法规。

今年5月,吴月阳牵头策划了“庆五一、迎五四”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中穿插舞蹈、合唱文艺表演、政策法规知识现场问答等环节,吸引在场居民踊跃参与,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

“现在社区开展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不仅锻炼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融洽了邻里关系,还能学到很多党的惠民政策,我们都很乐意参加。”居民努尔买买提说。

一年多来,在吴月阳的牵头组织下,辖区累计开展文体活动48场次,居民关系和睦了,政策法规知识掌握得更多了。

敬老爱老他最贴心

“大妈,您的血压没问题,但您的肩周炎还需要多活动锻炼……”这是工作队邀请行医40多年的中医专家来社区为老人进行免费义诊,提供健康咨询。

在入户走访中,吴月阳了解到水上乐园南社区老年人较多,其中不乏低收入独居和残疾老人,他们的子女因工作原因不能在家照顾,吴月阳看在眼里,牵挂在心里。

在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大力支持下,吴月阳联系医疗机构,选派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为老人开展义诊服务,加大服务力度,让老人们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他还给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以便医务人员后期跟踪治疗。

针对部分老人年纪大,腿脚不好,不便出门的实际,吴月阳和工作队还定期发动辖区理发店的志愿者为60岁以上老人开展上门义务理发服务。70岁的辖区居民王明义看见吴月阳带着理发师上门服务时,拉着吴月阳的手说:“工作队真好!”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吴月阳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人的文体活动,跳广场舞、夹弹珠等,让老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享受晚年生活。

驻社区以来,吴月阳带着爱心和敬老之心,用一系列温馨服务把关爱和温暖送进辖区老年人的心里。

排忧解难他最热心

电线老化、下水道堵塞、水管漏水、楼道灯不亮等问题经常困扰着居民。每天一起床,吴月阳就忙碌起来,接访、登记、查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

“铃铃铃……”清晨8点,刚刚起床的吴月阳手机响了。“小吴吗?我家水龙头突然坏了关不上,水一直往外流……”电话里传来独居老人帕台木汗焦急的声音。“老人一向勤俭,又不会修水龙头,一定急坏了!”吴月阳联系了维修师傅后,立即赶往老人家里。经过半个小时的忙碌,水龙头修好了,老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入户走访中,吴月阳了解到辖区12号院的居民楼比较老旧,居住群体大多是短期租客,对房屋爱护不到位,导致下水管道经常堵塞,低楼层的住户对此很苦恼。吴月阳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汇报了情况,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吴月阳联系专业人员,对主管道和排污井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淤,让75户多位居民家摆脱了污水之困。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吴月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他带着志愿服务队修整小区楼道台阶、加固改造阳台外墙、清理多年无人看管的地下室;疏通年久失修的下水道……点点滴滴的好事实事,汇聚成浓浓的真情,诠释了“访惠聚”工作队员的责任和担当。

吴月阳常说:“群众工作无小事,既然来到了社区,就要用真心接纳居民,用真情服务居民,只要居民满意,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驻村路上万水千山“总”是情记巴里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大河镇干渠村工作队副队长郭总总

他看起来文质彬彬,干起农活却干脆利索,做起工作雷厉风行,村庄小巷、田间地头、农家炕头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巴里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大河镇干渠村工作队副队长郭总总。年驻村以来,他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用真情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帮难解困“总”是无微不至

群众工作无小事,一点一滴总关情。郭总总深知,只有把群众困难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所需放在心坎上,才能走进群众心里。

一天晚上,正在加班的郭总总突然接到村民巴合提古丽·马力克的电话,她两岁的儿子脖子肿了,一直在哭闹,老公不在家,她急得团团转。郭总总立即赶了过去,查看孩子的情况,协调车辆连医院。经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炎,需要住院治疗,郭总总又跑前跑后,办理住院手续,还垫付了医疗费。

什么都能等,老百姓急着解决的问题不能等。今年4月,眼看着就要错过春播的最佳时机,村民李万善满脸忧愁地来到村委会求助:“我儿子的癫痫病犯了,在医院治疗,现在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这40多亩地可怎么种呀!”

“有我们在,你就放心吧。”安慰了李万善,郭总总就组织志愿服务队帮助完成了春播。大半年来,播种、浇水、施肥、田间管理都有郭总总的身影。

“从电脑办公,到田间干活,小郭样样都在行,为我们办了好多实事。”说起郭总总,村民们总是称赞有加。

政策宣讲“总”是真情满满

在与村民交流中,郭总总发现村民对政策知晓率低,对自己正在享受的惠民政策也不清楚。

为了提高村民政策知晓率,他主动担任政策宣讲员。为确保政策宣传效果,他通过入户走访认真梳理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并结合身边事例开展宣讲。

“小郭政策讲得好,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听完他的宣讲,我们不但知道了党的好政策,还明白了自己正在享受的好政策,更明白了是党的好政策让生活越来越好。”村民金斯汉·哈甫沙买提说。

村民董仁全听到郭总总在周一国旗下宣讲的政策后,他将自己想申请拖拉机报废补贴的想法告诉了工作队。经审核,董仁全农用拖拉机符合报废补助条件,郭总总立即帮他收集资料,并联系镇上农机服务中心,董仁全顺利拿到了元拖拉机报废补贴。他逢人就说:“多亏听了政策宣讲,我才拿到了补贴。”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到政策宣讲队伍中,郭总总把村里像董仁全这样享受了党的惠民政策的村民也发动了起来,让他们现身说法,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给身边人,让党的方针政策化作春雨,沁人心田。

助民发展“总”是全心全意

巴里坤县大河镇是该县粮食主产区,干渠村位于大河镇东侧,全村耕地面积1.3万亩,主要种植小麦。多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单一、耕作方式传统、病虫害频发、土地产出不足,制约了农民增收。

针对现状,郭总总与其他工作队员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农牧民夜校,给村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识别购买、精量播种等种植技术,并在春播生产期间,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开展病虫害观察、分析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引导村民科学种植。工作队还争取派出单位支持,争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资金60万元,使用无人机免费为全村小麦喷施叶面肥、降低干热风的影响,帮助村民实现科学管理。

村民巴里海·艾斯木汉曾经以放牧为生,近几年才开始种地,由于不懂种植技术,小麦产量低。巴里海找到郭总总求助,他发现巴里海家的地碱性较大,因浇水不及时,造成小麦出苗率低、苗弱、死苗现象。郭总总结合派出单位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项目,为巴里海家的小麦免费喷施了有机水溶肥,改善土壤酸碱性,提高小麦的抗性,并叮嘱他抓住施肥、浇水关键时期来壮苗。

“有了郭总总的指导,我家小麦今年每亩增收50多公斤。”巴里海老人感激地说。

在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在郭总总的努力下,今年,全村小麦亩均增产近公斤,人均增收多元。

驻村路上,郭总总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忧,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村民的好评和点赞,他不仅驻在了村里,更住进了村民的心里!

“红艳”挂帅胜儿郎

记阿克苏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红十字会驻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阿依库勒村工作队员朱红艳

在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阿依库勒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梳着马尾辫、一双眼睛总是笑盈盈的,她就是阿克苏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红十字会驻村工作队员朱红艳。自年驻村以来,朱红艳时刻将群众冷暖记在心间,她调纠纷促和谐,解民困暖民心,帮就业促增收,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调解矛盾有办法

在乡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时有发生,面对这些矛盾纠纷,朱红艳总能保持一颗公心,耐心倾听,换位思考,用心、用情把矛盾顺利化解。

村民艾买尔·阿不来克是村里出了名的“刺头”,三天两头到村委会评理,村干部对他也深感头疼。朱红艳知道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却接连吃了闭门羹。朱红艳没有退缩,通过一周坚持不懈努力,终于叩开了艾买尔家的门,艾买尔也向朱红艳敞开了心扉。

原来,艾买尔父母年迈,身体不好,去年家里种了59亩棉花,采摘季节,艾买尔家缺少劳动力,他到村委会协调解决,因农忙,志愿服务队也抽不出空,没有及时予以帮助,艾买尔心生怨愤。今年,艾买尔父母身体多病,家里经济情况越来越差,这让他心里的怨愤越来越深。

心病还需心药医。朱红艳争取派出单位支持,每月在村里开展一次义诊活动,为包括艾买尔父母在内的村民诊病,还送去家庭常用药品。看着医务人员悉心为父母诊病,艾买尔感受到了朱红艳的良苦用心。朱红艳又动员他加入志愿服务队,带着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艾买尔体会到志愿者不易,懂得了理解和包容,心结也解开了。

从此,艾买尔积极主动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主动帮助他人,因表现突出被评为“民族团结示范户”。

驻村以来,朱红艳化解矛盾纠纷近50件,团结友谊之花在玉斯屯克阿依库勒村越开越艳。

服务群众有激情“朱红艳在吗?”在工作队经常听见这样的声音。村民信任朱红艳,有困难诉求都找她反映,有拿不准主意的事也找她商量,朱红艳总是耐心细致地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一天,村民吐孙古丽·麦麦提匆匆忙忙找到朱红艳,说她想办理《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不知道如何办理。朱红艳联系了单位负责同志,帮助办理相关手续。8月,吐孙古丽的女儿木力然木收到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学费发愁的她找到朱红艳求助,朱红艳帮助木力然木申请办理了助学贷款。腼腆的木力然木向正在入户走访的朱红艳塞了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谢谢红艳阿姨,我一定会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朱红艳会心地笑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朱红艳时刻把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放在心上。村民马热艳木·托合逊患有心脏病,朱红艳及时帮她申请办理了慢性病卡;村民毛依敦·多来提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朱红艳帮助申请助学金......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服务就体现在点滴小事上。驻村以来,朱红艳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诉求30余件,为困难家庭捐钱捐物余元……点滴小事,如初春的太阳温暖着百姓的心田。

致富路上有干劲

玉斯屯克阿依库勒村人多地少,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增收成了朱红艳思考的一个问题。

扶贫扶志扶智。朱红艳利用每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入户走访时机,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一户一策”“七个一批”等政策,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在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朱红艳还牵头组织贫困户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让每个村民都掌握一项就业技能。

贫困户吐尔逊·依斯拉依木全家4口人守着4.4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针对他家的情况,朱红艳多次上门宣传、鼓励,建议他外出务工就业。经过宣传发动,吐尔逊参加了全乡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在朱红艳的帮助下,吐尔逊的普通话越说越好,也越来越自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一次全县统一选派富余劳动力到内地务工的招聘会上,吐尔逊成功签约,成为了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名工人,月收入元。

贫困村民阿布拉·吾杰克曾在外地打零工,因离家远,收入不稳定,返回家中待业。在朱红艳的帮助下,他在村里的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领到第一份工资后,阿布拉给朱红艳打“红艳姐,我发工资啦,有0多元,这样下去我家很快就能脱贫了。”

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在朱红艳的引导帮助下,20名村民实现了自主创业,人均月收入余元;人外出就业,人均月收入余元;60余名村民在附近超市、合作社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每一滴汗水都晶莹剔透,每一次付出都真诚温暖。朱红艳把群众当亲人,用质朴的感情融入群众,用饱满的热情服务群众,用炽热的真情温暖群众。

“热”心为民群众给满分

记泽普县第五中学驻阿依库勒乡泽勒普善村工作队员阿布都热合曼·热孜克

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身上充满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的泽普县第五中学驻阿依库勒乡泽勒普善村工作队员阿布都热合曼·热孜克,自年驻村以来,他想群众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群众的一声声谢谢、一张张笑容就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肯定。

发挥特长用心施教

刚驻村时,阿布都热合曼了解到村民双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双语水平较低,对政策知晓率也不高。为此,阿布都热合曼发挥教师的优势,主动请缨,当起了农牧民夜校班主任。根据学员的双语水平,阿布都热合曼把村民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根据学员的双语基础,针对性制定学习计划,即使工作再忙,他都会精心地准备每一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对话、课堂互动、电影观赏、学报读报等教学方式,将学员的兴趣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让他的课深受欢迎。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阿布都热合曼发现部分村民课堂上虽然听课专注,但互动交流环节对话练习不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不理想。阿布都热合曼又与学员多次进行沟通,征求意见,不断改进上课模式,把政策法规、日常用语等编成小故事,让村民通过情景对话不断加强练习,让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有趣,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果。

“现在,我们都喜欢上阿布都热合曼老师的课,太有趣了,我每次只有早早来,才能坐个好位置。”村民阿依努尔·萨吾提说。

随着农牧民夜校教学的不断深入,村民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双语水平不断提升。目前,36名双语学得好的村民,顺利找到了工作。

授人以渔助力脱贫

“黄瓜架子,不能这样松松垮垮的,要搭牢一些……”在斯依提·巴拉提家的庭院菜地里,阿布都热合曼一边向前来观摩的群众讲解,一边示范,把松垮的架子搭牢实。

在入户走访中,阿布都热合曼发现许多村民家院子里的地都闲着,有些种植了蔬菜的,长势不好,稀稀疏疏。经了解,不少村民不会种植蔬菜,还有一些村民只是为了自家吃,没想过发展庭院经济。

为改变这种状况,阿布都热合曼挨家挨户向村民宣传,动员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同时,他还请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协调邀请农技专家,把种植技术送进农牧民夜校、田间地头。通过不断引导发动,组织培训,村民的种植技术逐渐提高,信心越来越强,45户村民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户均增收元,泽勒普善村也因此成为全乡庭院种植示范村。

庭院经济给村民带来的增收并没有让阿布都热合曼止步于此,他每天依旧在村里来回奔波。村民艾萨·吾斯曼想养鸽子,他便帮着联系购买,送鸽苗、教技术;阿依努尔·艾萨想就业,他便四处打听,帮着联系就业岗位……阿布都热合曼总说,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在村民眼里都是大事。

在阿布都热合曼和每一位工作队员的努力下,28名村民外出务工,37人在附近乡村车间务工就业,实现增收。

排忧解难为民分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帮扶解困见真情。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阿布都热合曼时刻将群众的点滴需求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

老党员苏莱曼·阿尤普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夏收时节,眼看其他村民家的小麦都收完了,自家的12亩小麦还迟迟没有收割,老人十分焦急。阿布都热合曼了解情况后,发动其他队员和村干部一起帮老人抢收小麦。在大家齐心协力下,12亩小麦两天就收割完了。

看着麦场整齐堆放的麦堆,苏莱曼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工作队的帮助,我家的12亩小麦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收完,太感谢了!”

阿布都热合曼常说:“如果不入户走访就不知道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他正是用这句话鞭策自己把工作开展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与村民谈变化、唠家常,了解困难诉求,并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中,积极帮助解决。孤寡老人身体不适时,他会送药上门;邻里有纠纷时,他会及时出面调解……驻村以来,累计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诉求35件,力争事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阿布都热合曼利用为村民解决困难诉求的时机,向村民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让村民在享受惠民政策的同时,更让他们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引导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与你有多亲,你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装在心里。”阿布都热合曼正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编辑:茹利涛、何飞

责任编辑:王小芸

审核:董森

推荐阅读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自治区召开维护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陈全国出席并讲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5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