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与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群常见的两种细菌性疾病,临床上常常混合感染造成仔猪发病,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较相似。因此,本文根据临床经验,区别两种细菌病的临床症状。
①关节炎症状的比较
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跗、腕关节肿大、剧痛、瘸腿、卧地不起,用手捏,仔猪疼得尖叫,对接触有排斥感;剖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
猪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大,初期坚硬、温度升高,后期变软,触之有波动感,针刺流脓;少数变硬、皮肤增厚;剖检滑液浑浊,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有化脓性坏死灶,严重者周围肌肉组织坏死、关节软骨坏死。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常常为关节及相关部位的肌肉组织肿胀,严重病例后肢瘫痪。
②渗出液比较
猪副嗜血杆菌病腹腔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常出现腹腔脏器与腹膜粘连,严重的剖开腹腔后看不见腹腔脏器.整个腹腔脏器被黄白色纤维素性伪膜包裹,并且腹水严重,伴发恶臭;
猪链球菌也出现腹膜炎,但纤维素性渗出较少,主要以出血性炎症为主,并且没有太多的腹水。
③临床症状比较
猪副嗜血杆菌病多发生在10日龄之后,发病的乳猪体温升高(40~4l℃),皮毛苍白紊乱,精神状态稍差。部分关节肿胀(多见腕关节和跗关节)、跛行、无力,个别乳猪耳尖发紫;仔猪呼吸困难甚至腹式呼吸,个别乳猪有不同的神经症状表现(颤抖、歪头、四肢呈划水状、痉挛并VI吐白沫等),死亡仔猪腹部胀。
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猪病临床症状复杂,有四种临床症状类型,败血型、脑炎型、淋巴囊肿型和关节炎型。各型病变的典型的临床症状各有不同,常见有关节炎型、脑膜炎型和急性败血型,死亡率高达%。急性败血型体温高烧,最高可达42.0℃以上。死亡猪皮肤发绀,腹部少见肿胀。
败血型猪链球菌脑膜炎型猪链球菌
④死亡后剖检变化
猪副嗜血杆菌病剖检症状严重者肺脏和胸腔粘液.心肌与心包粘连呈绒毛心。解剖可以看到纤维素渗出性肺炎变化,心肌表面点状出血,偶见心包积水。有的伴有胸膜炎、腹膜炎,如果妊娠母猪发病,由于心肌炎症(或心包积水)及肺部炎症,发生循环障碍,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氧、酸中毒,从而导致痉挛性抽搐,同时伴发流产等。
猪副嗜血杆菌病解剖病变以心包炎及积液(浑浊)
猪链球菌病为主要表现的病猪死后体表紫红色,尤其腹下颜色更深,心肌柔软,色淡呈煮肉样,脾脏明显肿大。有的可大到1.3倍,肝脏边缘钝厚,胆囊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
猪链球菌肿脾症猪链球菌心肌炎
⑤实验室诊断
猪副嗜血杆菌属于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小杆状。美兰染色呈两极着色特性。也可呈球杆状、长丝状的多形性;
猪副嗜血杆菌染色图
猪链球菌属于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圆形或卵圆形,有时排列成链或成对出现。
猪链球菌染色图
⑥防治措施
(1)严格消毒猪舍,尤其是产房,保证空栏时间,保持产房清洁卫生,降低湿度。
(2)猪链球菌主要靠伤口传播,因此,减少产房仔猪关节、脸部伤口感染。清除栏内尖锐物(如铁刺等),仔猪剪牙,剪尾和阉割时要严格消毒。
(3)全群用药:猪链球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断奶仔猪可采取拌料与饮水给药。当急性发病时必须采取饮水或注射给药。
(4)个别体温升高的发病猪可肌注氨基比林+地塞米松+青链霉素,急性病倒可注射樟脑磺酸钠或安钠咖强心,再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
(5)个别关节炎的病猪早期肌注地塞米松+安痛定+青、链霉素治疗,或用0.5%普鲁卡因+青霉素对患肢进行封闭疗法,严重者尽早淘汰。
(6)局部脓肿切开后以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并涂搽3~5%碘酊。(7)疫苗接种:母猪产前30天免疫猪链球菌三价灭活疫苗(武汉中博SKIII),3毫升/头;仔猪断奶后2~3天免疫猪链球菌三价灭活疫苗(武汉中博SKIII)2毫升/头。
(1)严格消毒: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聚维酮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3-5d。
(2)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通风和保温,保持栏舍的干燥。
(3)治疗方法:全群猪用黄芪多糖+阿莫西林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4)隔离病猪,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5)免疫预防,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取得较好效果,免疫的同时最好结合科学的药物治疗,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