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笔记,记知识,长见识。
分型治疗
上边讲了治疗原则,接下去,我们就根据不同的类型。我们谈一下分型治疗。
因为骨折内固定术后,表现有多种多样不同的表现形式。
治疗方法是有不同的,那么我们要把它变成各种不同的形式,需要分型。
虽然我们知道,骨髓炎有很多分型,但是,现在还没有内固定术后感染分型。
不是说没有,没有大家公认的,现在还引用的,是CiernyMader年提出来的分型。
他把这个骨感染分成:
髓腔型的
浅表型的
局灶型的
弥散型的
但是他没有内植物在上边,内植物术后感染,还没有好的分型。
那么这个分型里边,比较值得提倡的,他就把组织活力放在里边。
他把人分成ABC三类,他说组织活力,在我们抗感染上边,非常重要。
所以他必须加上生理学分类。
A类宿主,就是正常人群。
小伙子一个,你细菌来了他就把你杀掉,你创伤了他修复。这种叫A类宿主。
第二类B类宿主,多少有点问题了。
糖尿病的心脏病的,或者局部有疤,血管损伤又有血供不是太好,神经有损伤等等。
那么C类宿主呢,这就不行了,都快到最后了,手术治疗耐受不了的。
那么这种人,你要给他做什么清创?
可能人就没了。
所以不适合于我们的手术治疗。
为什么要分这一类呢?
如果对A类宿主的话,我们可以按照刚才的原则,我们好好做,这个一般来讲他治疗了,正常反应我们可以预估。
但是到B类宿主以后要小心,因为每个病人,他都有可能存在这个,存在那个。如果你不把这些,所谓他的缺陷障碍,给他解决掉,你单纯去做感染的治疗,效果是达不到我们的预想目的。
哪一些?
比如说,慢性淋巴水肿,局部的大血管紊乱动脉炎,如果伴有这些情况,你想这个肢体上边把感染弄好,再做什么皮瓣。血管都没了你接什么皮瓣?
是达不到的。
所以你看全身,低氧血症,免疫恶性肿瘤,什么糖尿病这些,如果你不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我们的肢体感染,是很难控制的。
所以呢,这些分类系统,就把两个结合在一起。
这个Cierny他曾经总结了一下,把所有认为对骨的重建里边,各种方法放在一起,然后他把这个宿主变成A类和B类。
A类你看不管用什么方法,还是肌瓣,还是松质骨植骨,开放骨折,开放植骨技术,还是骨搬运的,你看他都是八十九十以上。
A类你看不管用什么方法,还是肌瓣,还是松质骨植骨,开放骨折,开放植骨技术,还是骨搬运的,你看他都是百分之八十九十以上成功率。
A类宿主,只要我们规范用什么方法,倒不是太重要,都是有百分之八九十成功率。
但是到了B类宿主,成功率都是百分之七十几。
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去了解全身的局部的组织情况。
在我们感染的控制上,它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
那么谈到这个,如果分型,那我们简单的,再把这些原则,在每个型里边,给它应用一下。
比如髓腔,那就是髓内钉术后感染。
怎么办?
它就髓腔感染。
所以难点就是,怎么清创?怎么消灭髓腔这个死腔?
刚才讲过了,你就清创。
但是清创时候一定要知道,你用扩髓器扩过去,里边的脏东西往哪里去?
所以你要在最远端,也是我们一般在交锁钉的位置,把它挖个大洞,上边清进去,把下边脏东西就推出去,然后反复冲洗,这样子就可以把它做得比较彻底的清创。
死腔怎么消灭?
那么就两种。
现在常用的,当然可能每个医生,有自己的方法。
但是用抗生素链珠,或者骨水泥棒,是他消灭死腔一个常用的方法。
这是我们做的抗生素骨水泥棒。
前边感染了,我们抗生素骨水泥棒,清创以后放进去,感染控制。
做过两次,过了一段时间,感染的各种指标都下降了。
比较正常了,然后我们换成正常的金属髓内钉,最后呢,到达一个骨愈合。
浅表型,髓腔还完整,就是骨表面,这样子你只要把表面的坏死的东西,给它清除掉。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磨钻,用锉子,把这骨表面清除到有出血,所谓辣椒征。然后你想办法,上边有缺损,你可以用抗生骨水泥,又可以皮瓣局部转过来等等,都可以。
局限型的怎么办?
局限型到髓腔里去了,所以你彻底清创,把髓腔打开。
如果比较简单的,你就可以局部的肌瓣就直接转过来填。
但是如果确实是感染还比较轻的,那我可以用抗生素骨水泥去填,然后想办法把局部的创面给覆盖。那么如果有骨折,我们可以用外固定架来保护和固定。
这些呢,就是我们的一些病例。
胫骨下端感染有两个孔,这是股骨,那么我们做了清创。
里面还好,因为他是个时间比较长的,已经局灶化了。
那你清掉以后,就把抗生素骨水泥,放在里边,一起缝起来。
这个,最后控制了感染,获得了骨的愈合。
这是一个双侧,胫骨远端的骨折,术后也出现了感染。
那怎么办?
原则还是一样,把内固定拆了。因为慢性,所以清创,反复清创。
我们采用外固定架,来稳定骨折,然后我们在局部消灭死腔。
我们用带抗生素的骨水泥,进行填充,
最后呢,外固定架达到感染控制。骨呢,也得到良好的愈合。
这是开放骨折的病人,一样,进去以后,就彻底清创。
骨折没有愈合,怎么办?
用外固定架进行稳定骨折,所以原则还是清创,消灭死腔,引流,骨折的稳定,然后抗生素的应用。
然后这样子,最后我们用外固定架稳定骨折,最后得到了骨愈合。
最严重的,就是所谓四型的,所谓弥漫型。
一清创以后,可能范围非常广,甚至就有阶段性的骨缺损了。这个时候,前边的清创,引流,死腔消灭,骨折的稳定,都差不多。
但是最终,可能就留下来大段的骨缺损。
最终可能就留下来的,可能有大段的骨缺损。
需要我们来利用刚才讲的,带血管的骨移植,骨搬运,骨迁移,Masquelet技术等等各种方法,来重建这些弥漫性骨感染清创以后,留下来的阶段性缺损。
比如说这例,我们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感染。这个开放骨折,一期做内固定,到了术后感染,钢板外露,软组织缺损,怎么办?
清创引流,消灭死腔,我们用抗生素骨水泥;
骨折稳定,我们用外固定架;
抗生素局部可以用,全身也可以用;
然后创面,我们采用皮瓣的覆盖。
这个方案一定好。那么你就按照这么做。
当然清创不一定一次,也可以反复多次,一定要等到组织,都已经有新鲜的肉芽覆盖了,然后进行软组织创面的覆盖。有骨折的就重建,最终就达到一个良好的愈合。
这又是一例。
开放骨折,虽然做了外固定架,但是把所有的游离骨块,都给它放回去了,当然就出现了感染。感染以后经过反复多次的换药,最后留下来就是创面骨外露,骨坏死,所以怎么办?
那么坏死,所有失活的组织,都必须切掉。
切掉以后就变成一个节段性的骨缺损,一定要清的非常干净。
那么骨缺损怎么办?
我们选用了骨搬运技术,来修复这个。随着骨搬运,骨的缺损就慢慢消失。然后搬运端呢,就自己有成骨的现象。
在这个搬运当中,骨以及周围的组织,一起往下搬。
一起往下搬的时候,它的开放性创面就慢慢靠拢了。
所以,有些时候,就发现,我不需要做软组织的修复了。它的创面就慢慢又小掉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就把它称为动态的奥氏疗法。
最终,骨头接牢了,都愈合的非常好,然后创面也自己就愈合了。
当然这个做骨搬运,特别长阶段的,缺损的骨搬运,这个时间比较长。
所以针道感染,还是留在那里,有些时候搬运到一定程度,需要做二次对毛病端进行清创植骨。
有些时候搬运的过程,如果有松动,会出现畸形。
有些时候在大腿,在股骨,由于对髂胫束的限制,可能会出现膝关节功能的障碍。
那么病人呢,可能带着架子,不太舒服。
这个呢,一定要在术前跟病人谈好。
当然内固定术后,经常会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分期治疗的问题。
什么叫分期治疗?
就是早期我们把感染分成早期和晚期。
早期,主要是炎症坏死,这时候以清创为主要失活的全部清创,引流一定要彻底。
然后怎么样消灭死腔?
怎么样稳定骨折?
考虑抗生素,怎么合理的应用?
晚期,这时候我们多考虑,这个创面怎么来解决?
这个骨的缺损怎么解决?
要把它分开考虑,这样子在我们治疗上更会简化。
就是说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做。
同样一个,比如清创,有各种不同的清创,引流不同的引流,骨折的稳定,有不同的骨折稳定,抗生素的应用,有不同的抗生素可以选择,比如说口服、时间等。
但不管怎么样,一个目标:
就是最终,要把感染给它控制,然后得到一个骨的愈合。
所以,今天我们谈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小结
第一,怎么样早期诊断?
因为只有早期诊断,有可能获得感染跟骨折愈合的,一期都能解决
这种我们刚才讲到,有人得到70%以上的愈合,这就非常好。
所以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二,早期诊断的关键。
主要是提高认识,千万不要侥幸心理。
这个是金属过敏,这个是脂肪液化,所以要提高认识,把病史、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以及我们常规的生化检查,要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个体,来综合判断:这个是不是感染?
第三,我们今天谈的治疗:彻底清创,充分引流,死腔的消灭,以及创口的处理,骨折的稳定,抗生素应用,还是我们骨折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变。
变的是什么呢?
第四,就是不同的方法。
比如说,带组织活力的组织的移植,负压吸引技术,抗生素骨水泥技术,骨搬运技术,膜诱导技术,等等这些方法,出现了变化,和不同的应用。
但是原则还是上边这些,在这个原则里边,我们现在更加重视的是怎么样改善组织活力。
不管是局部的,还是全身的,还是我们采用的各种方法,包括带血管的游离,虽然现在带血管的组织移植,这样子是比较好。
可惜我们现在,用得相对比较少。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那么对我们,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现在要讲起来,就是要综合治疗。
分分型,不同类型不同方法,然后要精准引导,每个个体都有每个个体的特性,所以要针对找准,它的主要矛盾在哪里?
我们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治疗,才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预防第一
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