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煎饼 >> 煎饼做法 >> 正文 >> 正文

泰安老家的经典美食摊煎饼

来源:煎饼 时间:2025/4/22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s://m.39.net/disease/a_9393596.html
文:李东平图:来自网络老家泰安有三美,煎饼,豆腐,水。我们泰安的煎饼的确出名,我就是吃煎饼长大的。一提煎饼,我有许多话要说。在我们小时候,十多岁的小姑娘学不会三样,找不到好婆家。哪三样?纳鞋底,做棉衣,摊煎饼。我那时七八岁,还没完全轮上,也算擦了边。这三样,一样不会,当然属于不算合格农村人。我不会摊煎饼,倒没少吃,一天三顿,顿顿煎饼,再好吃也搁不住这么吃。那时我们吃这个已很知足了。我二婶家连这个常常落不上,三个半大小子,一到春天,除了吃树头菜,就是小豆腐,连粮食味也没有。摊煎饼是每个家庭妇女拿手活,我不会干,会说。摊煎饼之前,我娘先到集体的磨上嗑上一百多斤玉米糁子。回家烧上满满一大锅开水,趁水开的时候,浇在已经倒了糁子的盆里,这时,二大娘拿着擀面杖在大盆里不停搅和,直到烫透为止。这活计必须两人以上干。不停浇水,不停搅和,一下午谁都没有歇息的机会。等凉透了熟糁子,就把它挖到水桶里,一二十分依在地排车上,用绳子栓紧。娘和大姐麻溜地拉着,到土门村专门挤糊子地方,排队挤糊子。一般摊煎饼都是在秋后或者春天农活不忙的时候。是家庭妇女最主要家务劳动。娘挤回玉米糊来了,下一步就在于各家的安排了,有再放点白面的,有放地瓜粉的,还有加芝麻盐的。爱吃酸的放点老面酵子,醒上一晚。我家多放白面和芝麻盐,因为香甜,耐嚼。我娘找来修奶奶家鏊子,因为她好说话,人利索,鏊子光滑好用,不吃油,半边村都爱借她家。修奶奶人大方,只要鏊子闲着,谁用也行,她说鏊子越用越好,再说邻里娘们没外人。我娘和修奶奶用棍子抬着在街上走,谁见了都说我家人多下货,今春摊了两回了,我娘笑笑说,孩子正长个,能吃着呢!我娘一般把鏊子支在锅头上,事先把锅起下来,放上鏊子正合适,周遭和块黄泥封好,这一切工序只为摊好煎饼做准备。天刚蒙蒙亮,院子就有动静了,我娘几个要好邻里姊妹,都来帮忙和她摊煎饼。四婶烧火,我娘先上阵,装满糊子二盆子端上来,煎饼耙子一推,摊煎饼的战斗打响了。只听她们家长里短有说有笑,干劲十足。等我揉着眼起床了,他们摊的煎饼,在锅胚(盖)上已经烙了快一尺厚。金灿灿的,有的泛着红印,象初升大太阳。后来听说,煎饼产生于北宋未年,鲁中战事连连。作为战备干粮,抗饿耐贮存流行下来!近年煎饼依然是主打饭食,农忙时节,拿上一摞叠得像书本似的软和煎饼,歇晌时就着大葱,喝着井拔凉水,象码牌似的,十多张下肚。有人说吃煎饼是越吃越不饱。有文化的二大伯说,玉米含有一种不饱和素,大概是这个原因。摊煎饼也讲究技巧,烧鏊子的要中不流火均匀地烧。摊煎饼的胡子不稠不稀,不多不少平勺。拿耙子往上一推,往下一拉,耙把一转往左向右,象油画家画画似的,几分钟一张平坦的煎饼熟了。把画一揭带着玉米清香,象又大又圆的太阳泛着金黄黄光芒。我娘她们就这样每天沉醉在烟气腾腾饭屋里,一连十几天,忙完这家忙那家,乐在其中。大姐,二姐也在耳闻目染中学会了摊煎饼,像是冥冥中完成了历史传承,我,总觉得人小,又笨,学活在后面的。有时高兴了烧烧鏊子。有一次二大娘新媳妇摊煎饼想露一手,让我打下脚烧火。也许新嫂子慌乱,也许我太过专一,一块熟面疙瘩落在我手中,我一惊一叫,吓得她就差把耙扔了,我的手背立马红肿起来,吱啦地疼啊,至今手上仍有一块光荣疤痕!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煎饼退出平常家庭餐桌,家家户户再不摊煎饼了。喜爱这口的,只能花大价钱买机器加工定做的,手工煎饼少之又少!现在泰安煎饼已成为特色美食,酥香脆是它的最大特点。我的文友,多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xzlbszzl/9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