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03药物治疗:青霉素是治疗丹毒的首选药,尤其是在急性期,其对控制病情的进展非常重要。对下肢丹毒则用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有效,还可用氯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局部配合以50%硫酸镁湿热敷,但是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极易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先锋类药物则容易引起过敏。因此,要讲解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下肢丹毒,应指导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仍坚持长期局部的用药,在症状完全消除后,仍应继续用药1~3月,不能随便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复发,久治不愈。04物理治疗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2-3次/日,10-20分钟/次。05饮食健康教育:应给予富于营养、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一方面因高热时胃肠蠕动减弱,影响了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因水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被大量消耗。高热可致水分丧失,因此要多饮水。丹毒病史者应避免食用时鲜海货,以免诱发本病。同时本病患者应戒烟、戒酒。06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评估发现,96%的患者不同程度地缺乏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担心疾病的预后。本病极易复发,患者常因寒战、高热而产生恐惧、悲观心理。面部丹毒呈现蝴蝶样红斑,眼睑肿胀致睁眼困难,极易使患者出现自我形象紊乱。故要加强心理疏导,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暗示,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树立坚持用药的信心。07预防继发感染的健康教育患者最好与健康人分开住,因丹毒属接触性传染,需要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患者后应肥皂水洗净双手。凡与病变处接触的敷料、衣褥等均应消毒灭菌,以防接触性传染。病房应经常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2次/日,30分钟/次,病房地面及用物均用高效广谱含氯消毒剂消毒。教会患者掌握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如观察体温的变化,发热时应多饮水,防止口腔的感染;防止皮肤的损伤,一旦发现皮损应立即进行治疗,有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夏季防止蚊虫的叮咬。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制动;缓解恢复期可酌情活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