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乳腺癌早期检出和治疗比例的提高以及综合治疗的进步,患者长期生存率较前显著改善。但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却在增长。
腋网综合征是腋窝手术后的常见早期并发症,又被称为腋索综合征、腋窝粘连综合征,其发生与淋巴和血管损伤有关,尽管具有一定自限性,但复发率较高,多呈慢性迁延表现,且常伴随患侧上肢疼痛、水肿、活动受限和功能缺陷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
腋网综合征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1.上肢疼痛
研究显示,腋网综合征患者,当肩关节外展或前屈时,结节张力增高。同时会触发背阔肌等的触发点,即受累骨骼肌上能激惹疼痛的位置,从而引起疼痛。
因此,为提高患者的舒适感,腋网综合征患者常采用药物镇痛,如萘普生钠、迈之灵或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片、双嘧达莫(商品名潘生丁)。
2.关节僵化
腋网综合征患者为避免肌筋膜触发点导致的肌肉收缩引起的疼痛,常保持肩关节内收、内旋,肘部前倾和内旋,不愿活动肩关节,逐渐导致关节僵化,影响肩关节功能。
物理疗法是治疗腋网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主要有软组织松解术、手法按摩、肌筋膜放松术等,通过作用于肌肉、软组织等,以促进组织功能恢复及增加组织活性。
3.淋巴水肿
Ryans等指出腋网综合征患者有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
为预防、治疗患者的淋巴水肿,常采用手法淋巴引流,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临床症状。
如何诊断是不是腋网综合征?
1.腋网综合征筛查问卷
NevolaTeixeira等制订了关于腋网综合征筛查试验问卷——嘱患者站在镜子前方,向前上方和外展方向逐渐抬高手臂,过程中面对面的询问患者是否有:
感觉上述动作比较困难;
在抬高手臂时发现上肢有绳索样结节;
在抬高手臂时感受到结节存在;
在抬高手臂时皮肤有紧张感;
手臂有肿胀感。
通过专业人员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肢运动、皮肤紧张感、手臂的肿胀度、腋窝的视觉和触觉5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个症状阳性为1分,阴性为0分,总分3分者怀疑患有腋网综合征。
筛查试验问卷既可作为一种简单的自我筛查工具和初步诊断,也能让患者更加了解腋网综合征的症状,从而增加患者对腋网综合征的认识,减少发病与治疗的间隔时间。
2.腋网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是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腋网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当患者手臂外展,在腋窝、手臂内侧、前臂和腕部触及1条及以上的条索状结节即可诊断为腋网综合征。
低BMI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腋网综合征症状更为明显,体格检查更易发现其阳性体征。
但对于肥胖患者,其结节难以通过视诊、触诊发现。这类乳腺癌患者可以借助辅助检查来鉴别诊断,常见的有MRI、B超等。
腋网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目前,腋网综合征的治疗以理疗(如热疗、按摩)和功能锻炼(动作锻炼和抗阻训练)为主,可以促进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增强肢体运动功能和力量,保守处理可以缓解或改善绝大多数腋网综合征相关症状。
另外,也有报道称手法引流对腋网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效果,该方法不但可以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也可由经过一定学习和培训的患者家属来协助完成。
除此以外,必要时也可在保守处理无效或保守处理的同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促血管活性药物,以减轻局部炎症、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局部瘀滞症状。
1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是治疗腋网综合征的有效手段。物理治疗包括热疗、软组织松解术、手法按摩、肌筋膜放松术等。每次物理治疗30~45min,每周2~3次,可视患者康复情况而变,手法轻柔,避免引起患肢手臂肿胀。
2药物治疗
腋网综合征的治疗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和促血管活性药等。
腋网综合征所致的患肢疼痛问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加之该疼痛限制了患肢的外展范围,所以适当地使用镇痛类药物对患者无论是心理还是症状缓解均是有帮助的。
3.手法引流
腋网综合征的治疗方式还包括手法引流。腋网综合征主要由淋巴回流不畅及蛋白、抑制因子积聚所致,手法引流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是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减轻患肢疼痛,增加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同时明显减少了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风险。研究证明,手法引流联合物理疗法效果更佳。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腋网综合征的纤维索,以改善症状较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手术有增加患肢淋巴水肿的风险,考虑到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因此不建议开展常规手术治疗腋网综合征。
宝高医乳腺科温馨提醒
虽然说腋网综合征属于良性的自限性临床综合征,即使没有进行任何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也都可以在2~3月内自行缓解。但是腋网综合征所具有的典型临床症状:如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牵拉感、疼痛以及进行性延长的皮下条索状结构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术后的身心恢复带来不良影响。
所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仍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