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治疗 >> 正文 >> 正文

上肢淋巴水肿乳腺癌患者的苦恼有谁知道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17-10-20

淋巴水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上肢淋巴水肿属于继发性。

01

淋巴水肿:乳腺癌患者的苦恼有谁知道?

上肢淋巴水肿为乳腺癌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49%,其严重性仅次于术后复发,其可发生于术后数月,也可在术后更长时间发生,可导致患者术后上肢出现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康复均造成巨大影响。

02

分期:更精确的判断

国际淋巴协会淋巴水肿分期标准

国际淋巴协会淋巴水肿分期标准将淋巴水肿分成4个阶段。

0级:潜伏期或亚临床阶段。在该阶段,由于手术或放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系统功能已经受到损伤,但测量患者患侧肢体的体积并没有发生异常,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该阶段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研究表明,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设备可以在淋巴水肿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发现水肿的迹象,从而为临床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Ⅰ级:富含蛋白的淋巴液在结缔组织中积聚,可以看到明显的肢体肿胀,若抬高肢体,肿胀可以暂时消退。在该期有可能会有凹陷性水肿(pitting征)。如果此时积极展开治疗,往往可以控制淋巴水肿的进展,取得更好的预后。

Ⅱ级:上抬肢体时肿胀不会消退,组织开始纤维化,导致肢体变硬;随着脂肪和纤维堆积,pitting征逐渐消失。该期最大的特点就是肢体组织的变化,此时需要进行强化综合消肿治疗才有可能延缓症状。

Ⅲ级:该阶段最典型特征是淋巴滞留性象皮肿,此时脂肪沉积和组织纤维化更加严重,按压不会出现pitting征,皮肤由于营养异常出现色素沉着,皮肤上可能会出现疣状增生,感染愈加频发。在该阶段,强化物理消肿治疗虽也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很难恢复到发病前的形态,有时会选择手术以减小严重肿大的肢体。

其他淋巴水肿分级标准

基于上肢臂围或上肢体积测量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分级标准,在临床和科研上也广泛使用。

美国物理治疗协会根据肿胀肢体和健侧肢体的围度差进行分级:3cm属轻度淋巴水肿,3~5cm属中度水肿,5cm属重度水肿。

还有研究根据淋巴系统本身的功能进行分级,如采用荧光染色淋巴造影或磁共振成像等,根据显像结果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方法操作复杂,可能有创,对检验人员的读片能力要求也很高,尚处于探索阶段。

03

发生原因:手术、放疗抑或其他?

外科手术方式:

头静脉属支的结扎使血液回流障碍、淋巴结清扫使淋巴管路堵塞,使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隙。

前哨淋巴结活检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平均为6.3%(0~23%),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其淋巴水肿发生率平均为22.3%(11%~57%)。

放疗:

行乳腺或胸壁照射患者中,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14.5%,而在行乳房或胸壁照射联合锁骨区照射者中,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31.5%,在乳房或胸壁照射、锁骨区照射及腋窝照射者中,其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41.4%。

化疗:是否会导致淋巴水肿的发生,目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认为化疗会增加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也有研究认为不会。

其他:腋窝积液、感染、年龄、体重等因素均可以引起淋巴水肿。

基因因素:在临床观察中,部分同样经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并不会出现淋巴水肿。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基因背景,即基因的多态性;同样,基因的突变也会增加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

04

发生机制:淋巴水肿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由于损伤或发育畸形造成的淋巴管和淋巴结功能障碍导致淋巴液聚集在细胞间质内,内部淋巴管压力升高导致瓣膜功能丧失,同时近端的回流减少,远端的集聚增加,血管外蛋白质的溢出增加了细胞外胶体渗透压并引起间质水肿。直到淋巴流动降低80%后,才通过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动和自发淋巴静脉分流等附加的机制防止肿胀。一旦蛋白质聚集在淋巴结的间质内,随着而来的炎症会诱发纤维化和进一步的淋巴结损伤。在受到轻微的感染或创伤后淋巴液的停滞最终导致免疫监视作用的障碍,减少了氧传输到皮肤,并且丰富的蛋白质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随着液体的慢性聚集,皮下脂肪组织的逐渐肿大,末端脂肪两增加73%,这些都进一步增加淋巴水肿。

05

临床特征: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乳腺癌淋巴水肿典型表现形式是肿胀,以上肢肿胀为主,可有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伴随症状。

06

测量:如何客观评价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的测量、评定工具或设备可以分成三大类:①直接测量肢体的围度或体积,在临床中应用最广,包括臂围测量、水置换法以及精度更高的专业设备Perometer等;②通过分析淋巴水肿肢体的体液成分,间接评价肿胀程度的生物电阻抗分析设备(BIS);③淋巴水肿的影像类辅助检查,包括同位素淋巴造影、近红外荧光成像、MRI等。

臂围测量法:臂围测量法即用卷尺测量上臂不同点的周长,通过监测特定解剖位点周长变化,或根据公式将周长换算成体积,了解淋巴水肿的发生发展状况。

水置换法:水置换法测量肢体体积被认为是测定淋巴水肿肿胀程度的金标准。

Perometer:是一种非侵入性光电器械,利用红外识别技术定量测量肢体体积。该设备价格比较昂贵,还未获得我国生产销售和临床应用许可,尚未在国内临床科研中应用。

生物电阻抗法BIS:通过测量人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推测人体组织成分。在淋巴水肿的评估和监测应用方面,BIS可以利用人体微弱的电流,测量躯干或肢体细胞外液的量,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淋巴水肿以及水肿的程度。

淋巴闪烁显像:淋巴闪烁显像又称同位素淋巴造影或淋巴核素造影,是近半个世纪来应用最广泛的淋巴系统成像检查技术。

MR淋巴成像:作为传统的多参数影像检查,MRI用于淋巴水肿的诊断和评估的时间并不长。MR淋巴成像可分成非造影剂成像和造影剂成像。

近红外荧光成像:淋巴闪烁显像、传统的MR淋巴成像等只能静态反映淋巴管的结构和功能,而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NIRF)可以动态、定量地观测淋巴回流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07

治疗:该如何选择?

标准治疗:目前保守治疗主要指的是CDT治疗(即标准治疗),包括:①人工淋巴引流;②压力绷带治疗;③皮肤护理等。

患者一般需要接受每周5d、每天2h的人工淋巴引流按摩,持续3~8周,该过程完成后,再经过长时间的皮肤护理及锻炼,并使用专用的绷带包扎患肢,以完成整个CDT治疗过程。

国际淋巴学学会推荐CDT治疗模式作为治疗上肢水肿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相比,此方法副作用少、效果持久,但不足之处在于治疗时间长,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

锻炼:属于保守治疗。NCCN指南建议肿瘤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对于淋巴水肿中度风险者,锻炼可减少不良事件。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等;中医对局部水肿治疗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针对患者体质辩证施治,往往可取得良效。

激光治疗:也被发现在部分患者有效,但研究也不多。

手术治疗:手术的治疗效果目前仍有待证实。手术目的在于降低淋巴系统负荷,提高淋巴系统转运能力,包括局部切除术、吸脂术、淋巴重建和组织转移手术等。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

IPC是一种具有多腔房、序贯性、可调节的压力梯度泵,运用间歇压力通过空气波的反复膨胀和收缩,获得指压及按摩的效果,其对静脉血和淋巴液的方向性渐进性累积性的挤压作用可起到改善淋巴液血液循环的效果。IPC是美国最常见的BCRL治疗方式,已被提议纳入到一些理疗学校的多学科课程中,许多早期研究都证明,IPC是BCRL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也有些个案报告表示IPC有并发症且缺乏有效性,需要限制其使用。

等速肌力训练为一种主动性康复治疗方法,可使淋巴管再生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进而使淋巴结正常组织、淋巴回流障碍得到有效改善,建立起广泛联系,使病变水肿区存在的过多淋巴液得到更加充分地引流,进而使淋巴水肿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长按识别







































白癜风怎么治愈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