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医院、江苏省抗癌医院共同协办的“第五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年金陵淋巴肿瘤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周剑锋教授,就本次会议的热点议题做了总结和分享。
亮点一:美国“抗肿瘤-登月计划”与中国血液肿瘤治疗发展
近期,美国提出了“抗肿瘤-登月计划”,该项工程式的计划的目标是在一定的年限内,通过集中整个国家的力量,解决肿瘤这一大问题。周教授评价道:“
这个想法非常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的概念,所以取名‘登月计划’非常合适。众所周知,血液肿瘤是肿瘤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病种,而现代诊断和治疗模式是从血液肿瘤治疗开始的。美国实行的‘抗肿瘤-登月计划’将推动近十年肿瘤治疗模式的重构。”
周教授介绍说,本次会议虽是小型联席会,参会人数约人左右,但国内众多著名血液专家云集于此,特别是邀请到华裔美国科学院士王晓东教授,讲解了美国小分子药物研发的思路,演讲历时1个多小时,听众反应踊跃,提出了很多问题,给了我们临床和科研工作者许多启发。
年5月18日,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刘兵教授的关于造血干细胞起源的单细胞功能及转录组解析的文章在Nature杂志发表,展现了中国科研的新高度。刘兵教授在本届大会上围绕单细胞测序、造血干细胞成熟的追踪做了相关报告。这些技术上的突破,意味着我国科技创新的进步。
周教授总结说:“这次会议意义重大,起到了思想启蒙性的重要作用。我们希望在肿瘤瞭望等医学媒体的推动下,有更多类似会议的举办,对推动中国科研工作的发展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亮点二:临床研究应用的“新科技”
当前肿瘤治疗面临着转折点,从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到现在的“登月计划”,研究者和治疗者越来越接近事实的真相。本次会议正体现了这一点,它提供了很多技术讲座,比如黄河教授所讲的CAR-T技术,吴桐教授所讲的移植过程中整合细胞治疗技术。相信与会者通过本次会议的学习,在经后的临床研究中将获得巨大的帮助。
亮点三:多项专家共识规范血液病诊疗
在本次会议期间,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提出了中国专家共识。在大会报告中,很多专家围绕这方面内容做了详细讲解。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血液病诊疗的规范化。
亮点四:细胞学组和青年委员会成立
在本次会议期间,成立了细胞学组,这对推动血液肿瘤领域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以及血液学会组织系统的创新影响深远。另外,还成立了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会,为35~45岁的青年储备人才创造了更好的平等交流平台,对他们的学术成长会起到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亮点五:“NCI-Match”,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NCI-Match是血液肿瘤治疗的现实选择。NCI-Match,分别是“nationalcancerinstitute”,“MolecularAnalysisforTherapyChoice”的简称。也就是,“由NCI主持的,运用分子分析方法,为患者找到个体化的治疗选择,也是美国“登月计划”的第一项具体实施计划。周教授解释到,NCI-Match计划为多种治疗无效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选定此类患者,从基因测序中发现特殊的基因突变,再找到针对相应突变的药物,这就是所谓的“Match”。NCI-Match是一项非常大的国家性的计划,在美国约有个中心参与,包括名研究对象。目前,该计划的中期结果非常不错。
周教授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根据患者基因表型来寻找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治疗,必将改写肿瘤治疗的历史,非常令人期待。日本等其他国家也陆续开展了类似研究。目前,肿瘤治疗思路正处于转换时期,且在逐步升级,这是我们中国同行需要了解的。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周教授认为二代测序与临床分析技术的结合使临床诊疗更精细,临床试验和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给患者带来希望。他说:“在肿瘤治疗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我们也在寻求突破。我们借用别人的思路,做我们自己的实践。相信在未来的5~10年,我们将有希望看到这一伟大理想照进现实。”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