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病(大肠埃希菌肠毒血症)是一种由特异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导致的急性毒血症,该菌可在保育猪体内快速生长,影响机体健康。由于可导致胃和黏膜下层的严重水肿,水肿病又称为“肠水肿”或“肠水肿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从疾病无征兆的急性死亡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共济失调、瘫痪和喜躺卧。水肿病常在仔猪断奶1-2周后发生,通常是猪群中最健康的猪发生。哺乳仔猪或成年猪不易得该病,平均发病率为30-40%,感染猪的死亡率一般高达90%,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眼周围的水肿、前额和下颌的肿胀、呼吸困难和厌食。
高蛋白的日粮会增加猪对该病的敏感性。与断奶有关的因素包括混合猪群的应激,日粮的改变,肠内部母乳抗体的缺失。这些因素是断奶仔猪对该病易感性增强的主要因素。
病理变化尸体营养良好
病理变化下颌间部皮下炎性水肿
病理变化头顶部皮下炎性水肿
病理变化
水肿病主要是一种脉管系统疾病,肉眼病变包括皮下水肿、胃黏膜下层水肿,特别是有腺体的贲门部。水肿液一般为胶状并可能向结肠系膜渗透。水肿可能会伴有出血。在腹腔中可能会发现浆液。光镜观察,恶化的血管病会影响到动脉和小动脉,且中膜的胃平滑肌细胞出现坏死。脑干中会出现典型的点状脑软化病变,已确认,该病变是血管损伤导致水肿和局部缺血的结果。
病理变化颈部与前肢皮下炎性水肿,呈黄色胶东样侵润皮下组织
病理变化小肠系膜淋巴急性肿胀,被膜血管充血,小肠卡他急性炎性,浆膜血管充血,肠内容物淡黄色米汤样
病理变化腹腔剖开后,见有几束纤维蛋白,结肠散在多量红色斑点,小肠血管充血
诊断
最急性死亡病例多发生于健康的、生长良好的、刚断奶的仔猪,诊断特征为眼周水肿及胃和结肠系膜广泛水肿。喉头水肿的病例,可能会出现典型的尖叫症状。如果大肠埃希菌也带有肠毒素基因,则先发生腹泻后出现水肿,典型症状是患病猪胃内积满干的饲料。在发病高峰期,由于疾病所有阶段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都有可能出现,作为诊断相对容易。如果仅有少数动物发病且未发生在特殊年龄段,则诊断较难。对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可用于本病的诊断。虽然在典型病例,采取小肠和结肠内容物,可以分离培养出大量的溶血性大肠埃希菌,但一些病例死亡后,细菌从肠道消失,分离不到溶血性大肠埃希菌。研究证明,分离的溶血性大肠埃希菌作为一种水肿病菌株,可以用PCR扩增F18鞭毛和Stx2e基因。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分型,可以帮助追踪猪场存留的特异性病菌。然而F18鞭毛基因并不易在体外表达,它们可能在常规培养中不能被检测出。
治疗与控制
1、因为该病呈突发,所以治疗通常无效。
2、通过饮水口服药物可用保护猪群中未受感染的猪。
杨树花口服液+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多糖素,兑水自由饮用。
杨树花口服液
盐酸多西环素
多糖素
3、饲喂高纤维和低蛋白的饲料,减少断奶仔猪的饲喂量。
4、断奶前开始按说明量饲喂益生菌产品:新功能料或齐金,增加肠道有益菌群的数量,可以增加机体对大肠埃希菌的抵抗力。
功能料
齐金
5、接种针对全身系统的Stx2e类毒素,口服接种F18+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疫苗,抗毒素的被动免疫,口服抗F18抗体被动口服免疫。据报道,采用提纯的F18菌毛抗原进行黏膜免疫,研究表明没有效果,可能是因为所有黏附于肠道的菌毛结构中F18菌毛只占一小部分的缘故;近期采用的F18受体部分与F4菌毛结合疫苗接种猪群也不能提供安全保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