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道60多年前,
人们为了健康卫生要和什么作斗争?翻开本期《国家相册》听听那时“除四害”的故事与病害斗争、与自然相处,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四害”范围的变化关于“四害”一词,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以后,即迅速广泛流传;在预防医学领域,“四害”最初包括:鼠、蚊、蝇和麻雀,几年后改为鼠、蚊、蝇和臭虫以及蟑螂。可见,从一开始,治理的矛头所指就随着情况的改变而调整,并非一成不变。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和要求的提高,公众普遍不满足于仅仅控制这4种有害生物,而要求根据当地的情况,适当扩大有害生物的控制范围,完全顺理成章,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具体情况,“病媒生物”的种类不强求全国一致,容许因地制宜,各地有所不同。至于过去常用的“除”,虽然通俗、简洁,但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甚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原理。因为,“除”的指导思想为彻底清除,甚至赶尽杀绝,因而一次又一次地开展药物杀灭活动;可是,由于这不符合生物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除而未尽,灭而不绝。总结多年的经验、教训,必须顺应自然规律,防治结合,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达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新时代媒介生物传染病形势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可以归纳为“10+10+X”,即法定报告媒介生物传染病10种,非法定报告该类疾病10种,还有X种其他该类新发疾病尚不确定其发病和流行规模。
“10+10+X”10种法定报告媒介生物传染病包括:
甲类中的鼠疫1种,乙类中的HFRS、乙脑、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疟疾6种,丙类中的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和丝虫病3种。
非法定报告媒介生物传染病包括:
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莱姆病、巴尔通体病、土拉菌病、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恙虫病、新布尼亚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10种。
X.......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年我国消除了淋巴丝虫病并维持消除状态。年起,我国已无疟疾本地病例,上海、江西、浙江、广东和江苏省(直辖市)已通过国家消除疟疾评估。我国确定了年消除血吸虫病目标。部分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水平出现较大幅度降低,如SFTS和恙虫病,鼠疫和黑热病处于控制暴发阶段。然而,近年来,登革热暴发范围不断北扩,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为代表的媒介伊蚊传染病不断输入。
我国媒介传染病的现状根据WHO“全球病媒控制对策-”,全球80%的人口处于一种或多种媒介生物传染病的风险,17%的全球传染病负担是由媒介生物传染病造成的,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媒介生物传染病。当前,全球新发和再发媒介生物传染病异常活跃,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存在新发和再发及输入和本地暴发的双重风险和负担(简称“双重风险和负担”),且形势日趋严峻。
PART
01
蚊
伊蚊基孔肯雅
登革热
淋巴丝虫病
裂谷热
黄热病
寨卡
全球登革热疫情显著上升,登革热病例过去50年增加了30倍,世界人口40%以上面临罹患登革热的风险。
年我国本地登革热疫情扩散到河南省许昌市
年我国登革热大暴发达到年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以来最高水平;年山东省济宁市出现了本地暴发
年湖南省成为新的本地暴发省份
尽管我国尚未明确形成登革热本地循环,但未来我国登革热输入病例将会长期持续存在,特别是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边境口岸和人员往来较多的地区。未来不同气候环境下,登革热风险范围将会向西、北扩展,风险县(区)数量、面积和人口数将大幅增加。
全球基孔肯雅热主要在非洲、南美和东南亚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广东省东莞市和浙江省衢州市曾发生输入基孔肯雅热引起的本地病例。寨卡病毒病曾一度引起全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