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大约20%—30%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都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乳腺癌手术通常包括清除淋巴结,放射治疗会进一步破坏淋巴管,淋巴回流不畅,从而导致患肢肿胀。淋巴水肿发生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有的术后1、2年即发生,有的10年后才出现。
刚开始上肢水肿常是轻度的,对上肢功能没有很大影响,因此很多患者就会忽视。当已肿的到了衣袖需要另外订做的程度再来治疗,那效果就差强人意了!
所以,提醒大家:
预防水肿,相对容易,但是治疗水肿却相当难,这是世界难题,也是医学界强调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的原因!
因此,乳腺癌患者,要特别重视预防水肿的出现。
水肿程度:
?轻度水肿:肿胀范围局限于上臂近端,可能会感觉患肢增粗、偶有麻痹感、乏力;功能不受影响。
?中度水肿:水肿范围影响到前臂。可能会出现上肢肿胀,外观异常等症状;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重度水肿:水肿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背;出现皮肤硬韧,伴有胀痛感或麻木,反复感染等症状;有时甚至穿衣、吃饭都感到很困难;上肢活动明显受限。
如何预防?
既然预防水肿比治疗水肿更为重要,那么,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有哪些简单、可操作的方法预防水肿呢?
理论上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避免上肢血流过高,因为血流的增加必定使淋巴液的产生增加,从而使淋巴循环负担加重。比如高强度的上肢锻炼、感染以及高温等。
②避免淋巴回流阻力增加。比如过紧的衣服可压迫锁骨上区,上肢的感染可使局部组织纤维化、淋巴管狭窄。
具体措施
皮肤护理:做好皮肤保护,防止感染。
因为淋巴水肿后其组织间隙富含蛋白质,微小皮肤破损即可引发细菌感染。因此:
?应避免外伤、患肢抽血、注射、量血压或静脉注射;
?避免患肢手提重物和长时间下垂;
?避免昆虫叮咬,预防皮肤损伤,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应立即处理。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适度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环。
运动时,应坚持由患肢远端到近端活动(从腕关节到肘关节再到肩关节)、按照合理的方法锻炼。注意循序渐进。
比如,伸懒腰、腹式呼吸能改变胸廓内压力,促进淋巴回流;上肢抬举运动等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可使肌肉收缩刺激淋巴液流动。
按摩:是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最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先清空周边组织淋巴管,从而加速患侧上肢的淋巴液回流。不过按摩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按摩师进行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