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医院治疗 >> 正文 >> 正文

高烧40,疑似患上白血病,罪魁祸首竟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19-1-1

一例散点图异常引发的血案

潘连连医院

患者:男,40岁,因慢性胃炎就诊。

门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39.6%,淋巴细胞比率:44.3%,单核细胞比率:12.6%,血红蛋白:g/L,红细胞计数:5.84*10^12/L,血小板计数:63*10^9/L。

血常规散点图和直方图如下

WBC分类的散点图显示在淋巴、异淋和原始细胞区域出现显著异常,PLT直方图出现翘尾,提示大PLT或小RBC可能性,与PLT减少有关。

本例焦点在于散点图显著异常,因此遇到上述的异常散点图,我们一般该如何考虑呢?

考虑:幼稚淋巴?异淋?原始细胞?……多种可能?

那涂片染色看看吧。

外周血涂片:

(镜检结果:异型淋巴细胞约22%)

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也称不典型淋巴细胞(atypicallymphocyte)或Downey细胞;其增高的常见疾病有: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具有诊断价值)、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甲型病毒性肝炎、风疹、Echo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艾滋病……

男,40岁,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这么高,如何考虑?

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看看其他的检查结果?

门诊患者,各种检查检验结果不全:生化提示电解质Na+:mmol/L,Cl-:96mmol/L,肌酐:μmol/L,尿素:12.20mmol/L,尿酸:μmol/L。

肾功能明显受损耶!

目前线索: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这么高,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什么疾病?

由于是门诊患者,于是打电话给患者,让他来检验科沟通一下;通过了解,患者发热数天,眼结膜充血,颜面部、颈部潮红,更进一步地考虑到流行性出血热,进一步与临床医生沟通,嘱患者住院进行全面检查诊断。

简要病史:

患者,男,40岁。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40.0℃,热高时伴头痛,诉腰酸,腹胀,恶心呕吐,无咽痛,予以“输液”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门诊查“血常规提示异常”,入院进一步诊治。

查体:

T:36.8℃,P:65次/分,R:20次/分,BP:/72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颜面部及颈前区潮红,睑结膜充血明显,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音中等强度。腹平软,剑突下压之不适,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阴性,双肾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阴性。

尿常规镜下可见:

蜡样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各种管型,应有尽有!

也验证了患者的肾功能损害严重。

根据患者居住环境较差,此次因畏寒发热入院。查体:颜面部及颈前区潮红,睑结膜充血,双肾区叩击痛阳性。血常规提示血小板下降,异淋22%,肾功能损伤,故首先考虑流行性出血热,待出血热抗体检查明确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弱阳性,IgG弱阳性。

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学习: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3.人群易感性: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2.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3.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5、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检验项目:1.常规检查(1)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2)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2.血液生化检查(1)尿素氮及肌酐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2)电解质血钾在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显著。血钙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3)二氧化碳结合力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渐恢复至正常。3.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4.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检查早期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在血清、尿沉渣细胞可查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1:20以上和IgG抗体1:40为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也可诊断。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诊断:一般依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诊断,对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在非疫区,非流行季节,以及对不典型病例确诊较难,必须经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确诊。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治疗:1.一般原则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

整理:周艳-台州学院医学院

编辑:周艳-台州学院医学院

许婵-浙江中医院

排版:周艳-台州学院医学院

审核:费鲜明-医院

杭医院









































中科白癜风微博
白癜风可以治愈的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