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恶性肿瘤在广东地区的发病率约占全国60%,比其他地区人群高出20至30倍,死亡率超过5/10万。
这就是被称为“广东瘤”的鼻咽癌,是全球极少数以地区命名的肿瘤之一。
发病率为什么如此畸形?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现象
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种族易感性
鼻咽癌主要见于黄种人,少见于白种人;发病率高的民族,移居他处(或侨居国外),其后裔仍有较高的发病率。种族易感性
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即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东南亚国家也是高发区。易感基因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鼻咽癌肿瘤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是1、3、11、12和17号染色体,在鼻咽癌肿瘤细胞中发现多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区(1p、9p、9q、11q、13q、14q和16q)可能提示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肿瘤抑癌基因的变异。2病毒感染
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之一)感染与鼻咽癌相关。“EB病毒的感染比较普遍,全球95%以上成人都感染,它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感染人类B淋巴细胞,未被激活的EB病毒会无症状地潜伏在人体的B淋巴细胞中,但对于某些特定疾病比如鼻咽癌、淋巴瘤和部分胃癌,EB病毒潜伏感染就像在人体中埋了一颗定时炸弹,炸弹爆炸前悄无声息,不会对人体产生大的伤害。
除EB病毒外,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等,也被认为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3环境因素
有报告显示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反之,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却有所提高。提示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内的婴儿,在断奶后首先接触的食物中便有咸鱼。另外,鱼干、广东腊味也与鼻咽癌发病率有关。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均有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盐。人的胃液pH值在1~3时,亚硝酸或硝酸盐(需经细胞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与细胞中的仲胺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如镍等在环境中含量超标,也有可能诱发鼻咽癌。
鼻咽癌主要表现
原发型鼻咽癌主要表现为面部器官的症状,也可累及其他部位。
1涕血和鼻出血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轻者可引起涕血(即后吸鼻时“痰”中带血),重者可致鼻出血。肿瘤表面呈溃疡或菜花型者此症状常见,而黏膜下型者则涕血少见。2耳部症状肿瘤在咽隐窝或咽鼓管圆枕区,由于肿瘤浸润,压迫咽鼓管咽口,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和体征:耳鸣、听力下降等。3鼻部症状原发癌浸润至后鼻孔区可致机械性堵塞,位于鼻咽顶前壁的肿瘤更易引发鼻塞。初发症状中鼻塞占15.9%,确诊时则为48.0%。4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5眼部症状视力障碍(可失明),视野缺损,复视,眼球突出及活动受限,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眼底检查视神经萎缩与水肿均可见到。6脑神经损害症状鼻咽癌在向周围浸润的过程中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受累较多,嗅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则甚少受累。。7颈淋巴结转移颈部肿大之淋巴结无痛、质硬,早期可活动,晚期与皮肤或深层组织粘连而固定。8远处转移个别病例以远处转移为主诉而就诊。9恶病质可因全身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也有因突然大出血而死亡者。如何预防鼻咽癌
鼻咽癌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各方面入手。
增强抵抗力
增强抵抗力,要注意生活调理,避免体力上的过劳:如重体力劳动,熬夜,过度的体育锻炼等,均可使机体的内环境失衡,抵抗力下降,促使鼻咽癌产生并扩散。须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保持鼻及咽喉卫生,避免病毒感染。
尽量避免有害烟雾吸人,如煤油灯气,杀虫气雾剂等,并积极戒烟、戒酒。
注意口腔卫生,时常漱嘴。一年内避免拔牙。
早期预防
有鼻咽疾病应及早就医诊治,如发现鼻涕带血或吸鼻后口中吐出带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作详细的鼻咽部的检查。
饮食卫生
饮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
少食用咸、熏、烤、腌制品。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不宜进食过于干燥、粗糙食物。
经常口含话梅、橄榄、青梅、无花果等,可刺激唾液分泌,减轻干燥症状。
本文由健康南山综合编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历史消息。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