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港图/网络故乡记忆(二)煎饼文/王永港故乡,对有些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词语。然而,对有些人而言,故乡,却是一道永远不可磨灭的情,它牵着你的心,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想起来,都会疼痛!——引子我从小是吃煎饼长大的。记得小时候,麦收时节,刚下来的新鲜小麦,磨成面,母亲总会烙一叠煎饼。不但我家,村里其它人家,也都在烙煎饼。那几天,村子的上空,家家户户总是飘荡着煎饼的麦香。其实,我最喜欢吃的是秋季里的煎饼。刚下来的新鲜玉米,和着刚刨出来的地瓜,磨成糊糊,和成面团,烙出来的煎饼,说不出来的清香可口。母亲总是提前支好鏊子,准备好柴草,把一盆的面团,提前和好。烙煎饼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尤其是火候要掌握好,火大了,煎饼会糊,烙不成个;火小了,煎饼会粘在鏊子上,刮不下来,也不成个。只有掌握好一定的火候,才能烙出一个完整的,好的煎饼。而母亲烙的煎饼,在乡邻都是数一数二的,因此,总会有些刚过们的新媳妇到我家来跟着母亲学。记得那时候,有些刚过们的新媳妇,因为不会烙煎饼,而遭到婆婆的数落:看看你烙的这也叫煎饼?煎饼都烙不好,以后怎么当家?没事的时候到你婶子家学学怎么烙煎饼,学不会别回家!每次母亲烙煎饼前,都会给我煮好两个鸡蛋。我搬个板凳,坐在母亲旁边,母亲烙好一个煎饼,卷好鸡蛋,抹点花生油,撒点盐,递给我。我一边看母亲飞快地烙煎饼,一边吃着母亲递给我的鸡蛋卷煎饼,那叫一个香,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有时候,没有鸡蛋,就拿一颗大葱,沾上母亲自制的豆瓣酱,卷起来,吃一口,也是让人回味无穷。在我们老家,有这么一句话:煎饼卷大葱,撑死不白撑;煎饼卷鸡蛋,仙丹都不换。后来,母亲跟随父亲去了远方,我再也没有吃过母亲烙的煎饼了。然而,奶奶烙的煎饼,却一吃吃了十多年。奶奶烙的煎饼跟母亲烙的不同。母亲烙煎饼是和成面团,支好鏊子,鏊子热后,捧起面团,放在鏊子一边,从外往中间面滚几圈,一个煎饼就好了。而奶奶烙煎饼,则是把面搅稀,舀一勺子面糊,倒在鏊子中间,用刮子从中间向外转圈,刮几圈,一个煎饼就成型了。奶奶的煎饼烙出来,薄如翼,轻如纸,香气四溢,吃一个还想吃。奶奶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邻村的一对小夫妻,刚结婚不久,新娘子烙煎饼,新郎就蹲在一边吃,新娘子烙一个,新郎吃一个,一盆面烙完了,新郎也把煎饼吃完了。新娘子辛辛苦苦一早上,一个煎饼也没捞着,气的哭着回了娘家。离开老家十几年了,如今,奶奶早已离开人世,再也吃不到奶奶烙的煎饼了,而老家的鏊子,也早已躲在老屋的角落里,没了踪迹。如今,在老家,会烙煎饼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几个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机器烙的煎饼,而且煎饼的种类也多了,像什么杂粮煎饼,鸡蛋煎饼,小米面煎饼,荞麦面煎饼,蔬菜类煎饼……花样繁多,口味不同。然而,我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那种味道了!或许,那种纯手工,鏊子烙的煎饼,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作者简介:王永港,山东省日照莒县棋山镇人,80后,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愿做文字里的一个音节,畅游于文学的海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mzl/9564.html
上一篇文章: 蔬菜煎饼,简易上手美食天下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