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治疗失败 >> 正文 >> 正文

病生精品第三章水肿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1-12-6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第三章:水肿

[A型题]

1.心性水肿时组织液循环障碍,主要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

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D.血量增多

E.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心性水肿时,引起水肿的最重要的主要是心输出量减少和静脉回流障碍两个方面。这里造成组织液循环障碍的主要是静脉回流障碍,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引起毛细血管血压升高,使得组织液生成增多。

2.引起心性水肿的最重要因素是:

A.左心房内压升高

B.右心房内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醛固酮灭活不足

E.胃肠道淤血

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习惯上称为心性水肿

3.慢性心衰发生水、钠潴留,下列哪个因素是最主要的:

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C.ADH增多

D.肾淤血、肾血管压升高

E.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心力衰竭时钠水滞留的基本机制是肾排出减少,主要成因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一定能单独引起钠水潴留,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是更重要的因素。包含多方面机制:

1.肾血流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增多→保水保钠排钾

2.醛固酮增多→肝淤血→肝代谢减弱→对醛固酮的灭活减慢

4.左心衰竭与右心衰竭相比较,下列表现哪一项是相同的:

A.水、钠潴留

B.肺淤血、水肿

C.肝淤血肿大

D.颈静脉怒张

E.端坐呼吸

左心衰竭→心源性肺水肿→肺循环淤血→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肺存在湿啰音

右心衰竭→全身性水肿(心性水肿)→体循环淤血:下肢的肿胀、胃肠道淤血、肝大、腹水、颈静脉怒张,胸腔积液

端坐呼吸:

(1)因重力关系下肢血液回流减少,减轻肺水肿和肺淤血;

(2)膈肌下移使胸腔容积变大,肺容易扩张;

(3)下肢水肿液吸收入血减少,使血容量降低,减轻肺淤血。

5.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发病因素是:

A.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B.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淋巴回流受阻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左心衰竭时,左心室泵血功能减弱,引起左心房、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当肺泡毛细血管血压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时,有效率过压升高,组织间液生成过多超过淋巴代偿能力,即可发生肺水肿。

6.全身体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

A.血栓阻塞静脉腔

B.肺瘤转移到静脉

C.瘢痕压迫静脉壁

D.右心衰竭

E.左心衰竭

7.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组织液循环障碍主要是因为: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淋巴回流受阻

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发病的中心环节是低蛋白血症及因而引起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是造成组织间液积聚的原发因素。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是血浆蛋白大量随尿丢失,白蛋白的丢失量每天可达10~20克,大大超过蛋白合成的能力。

8.急性肾炎性水肿的最重要因素是:

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B.醛固酮增加

C.抗利尿激素增加

D.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的同时,肾小管的重吸收无相应减少,有的反而增加,因而发生严重的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所致。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ml/min左右。

9.引起肾病性水肿的直接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B.醛固酮增多

C.抗利尿激素增多

D.利钠激素下降 

E.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升高

通过讨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白蛋白丢失过多

肾病性水肿——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升高,使液体容易由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

  

B.肺  

C.肝 

D.肾  

E.胃肠道

16.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所致的组织水肿见于:

A.心性水肿

B.肝硬化引起的腹水

C.肾性水肿

D.炎性水肿

E.水中毒引起的肺水肿

17.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E.珠蛋白

18.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淋巴回流不足以清除过多的组织液

C.静脉端的液体静压下降

D.组织间隙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E.血管口径增大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从微血管滤出,导致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见于各种炎症。

19.“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是指:

A.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压之差

B.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压之差

C.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

D.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

E.有效流体静压与有效胶体渗透压之差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间液静水压)+(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有效胶体渗透压

20.“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是指: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毛细血管动脉端流体静压-毛细血管静脉端流体静压

C.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

D.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

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间液流体静压

21.引起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常见于:

A.肾髓质产生前列腺素A增加

B.肾皮质形成缓激肽增加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E.利钠激素生成增多

肾小球滤过分数: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部分,等于肾小球滤过率除以肾的血浆流量。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肾血流量下降。

原因是: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

22.醛固酮主要作用于:

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B.髓袢降支上皮细胞

C.髓袢升支上皮细胞

D.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E.集合管上皮细胞

23.抗利尿激素对水重吸收增强的作用部位是:

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B.髓袢降支上皮细胞

C.髓袢升支上皮细胞

D.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

E.输尿管上皮细胞

24.下列哪些情况会出现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水、钠重吸收增加: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利钠激素分泌增多 

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前列腺素E分泌增多

25.全身水肿时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受阻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球-管平衡失调

26.“水肿”是指:

A.细胞内液过多

B.淋巴管内液过多

C.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

D.血管内液过多

E.水在体内潴留

27.炎性水肿液的特征:

A.比重等于1.

B.比重小于1.,蛋白含量低

C.比重大于1.,蛋白含量高

D.比重在1.~1.之间

E.蛋白含量低于/L

渗出液:比重高于1.;蛋白质含量常达30~50g/L;可见较多白细胞,常见于炎性水肿,淋巴性水肿。

28.脑水肿的完整概念是:

A.脑组织含水量增多

B.脑动脉扩张致血量增多

C.脑细胞外液增多

D.脑细胞内液增多

E.脑容量增大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可致颅内高压,损伤脑组织。

29.吸入大量双光气引起肺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肺间质负压突然增大

B.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C.肺淋巴回流障碍

D.肺泡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E.醛固酮增多

双光气为一种窒息性毒剂,它与肺组织蛋白中的功能基团发生酰化反应,引起肺酶系统的广泛抑制,从而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使肺气血屏障受损,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肺水肿。从而使肺泡气体交换受阻,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

[A型题]

1-5:CBEAA

6-10:DCAEB

11-15:DBECD

16-20:DADEE

21-25:CDDDE

26-29:CCAB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