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题图转载授权基于CC0协议
射线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照射到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收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在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出现反应,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能够正确认识、了解和正确处理这些反应,才能够使患者顺利完成放疗疗程。放疗医生要采取精确的放疗技术和临床处理措施,力求降低放疗副反应。
头颈部反应及防治方法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一般在放射治疗后1-2周开始出现,伴有轻度的味觉改变、口干和唾液粘稠。随着放疗时间的延长,症状加重,3-4周后伴有明显的疼痛,5-6周后口干和疼痛加剧,进食困难,常需给予积极的治疗和营养支持。
防治方法: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处理主要是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的同时,可采用漱口水、消炎的喷剂、含麻醉剂的含漱液、促进黏膜愈合的制剂,严重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进食困难者,可进行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急性放射性腮腺炎:一般出现在放疗的第1-3天,主要为一侧(个别两侧)的腮腺肿胀、疼痛、严重者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并伴有发热。主要原因为腮腺导管很细,放疗使导管上皮细胞水肿使唾液潴留所致。
防治方法: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仅为对症处理。关键在于预防,尽量不要吃任何可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加的食物,即可避免。
放射性脑水肿:放疗会引起颅内水肿,从而使颅内压增高,其表现为头痛、呕吐加重,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早期出现生命体征变化,脉搏与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的代偿症状,如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继续恶化则可导致发生脑疝。
防治方法:放疗前后脱水降颅压,可预防和减轻脑水肿症状。
张口困难:张口受限为鼻咽癌病人远期放疗反应。
防治方法:无特殊治疗措施,重在预防。病人应在放疗中及放疗后经常做张口运动,防止咀嚼肌及周围组织的纤维化。一旦发生张口受限,应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并注意口腔卫生。
脱发:放疗使用的高能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而人的头颅大小有限,所以射线完全可以穿透。只要头颈部照射野内有头发或射线通过的路径上有头发,那么射线对头发毛囊的生长都会有影响,达到一定剂量后就会引起脱发。
防治方法:安抚病人情绪,佩戴假发。治疗结束后会逐渐恢复生长。
胸部放疗反应及防治方法
乳腺癌患者放疗后水肿: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局部纤维化,淋巴回流受阻继而引起上肢和手臂的水肿。水肿后常常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肢体乏力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防治方法:防止感染和适量的锻炼,避免穿过紧的衣服。因为淋巴水肿后其组织间隙富含蛋白质,微小皮肤破损即可引发细菌感染。因此,需注意避免昆虫叮咬,预防皮肤损伤,一旦出现应立即使用抗生素。而适度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环。如伸懒腰、腹式呼吸能改变胸廓内压力,促进淋巴回流。上肢抬举运动可使肌肉收缩刺激淋巴液流动。然而,过强的运动或静力性的活动(如搬运重物等)可造成淋巴管负荷过重,加重上肢水肿。
放射性食管炎:一般在放射2-4周左右出现,表现为吞咽疼痛或进食困难的症状较前加重,主要原因为食管黏膜的充血、水肿、渗出及糜烂。
防治方法:消除病人误以为病情加重的思想负担,解释其原因;轻者观察,重者给予输液,适当少量的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疼痛剧烈者可黏膜表面麻醉剂,可缓解疼痛和顺利进食。
支气管反应:急性气管反应多数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痰不易吐出。
防治方法:症状轻患者无需处理,或对症治疗,如氯化铵等,雾化治疗(可加用蛋白酶和少量的激素行雾化吸入治疗),可以帮助排痰。严格掌握放射剂量、照射野的大小和照射速度,是预防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最好方法。
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炎症自行消散;重者产生广泛性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防治方法:严格掌握放射剂量、照射野的大小和照射速度,可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现放射性肺炎,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炎症。急性期可用泼尼松(强的松)(每天每公斤体重1mg),待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不少于6周。抗凝疗法对防止小血管栓塞有效。氧气吸入以改善低氧血症。伴细菌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支持疗法以及止咳,解热药的辅助治疗十分重要。
腹部盆腔放疗反应及防治方法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及粘膜充血引起的恶心呕吐,肠道痉挛性疼痛。
防治方法:可以服用一些健胃消食的药物,如维生素B6,胃复安或吗叮啉、胃蛋白酶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另外,应确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把吃好饭当作第一首要的治疗,饮食上要作到色、香、味俱佳,种类多样,易消化,无特殊气味,饭后适当作些运动。如果反应十分严重,可采用配合输液,静滴止吐药物,甚至暂时中止治疗的办法来解决。
放射性直肠炎:接受放疗的癌症患者,特别是盆腔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黏液便、便血或反复便血、便秘等。
防治方法:采用精确放疗尽量防止其发生,一旦发生对症治疗。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多次少餐为原则,腹泻严重者限制纤维素摄入,可采用静脉高营养疗法;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穿宽松内裤;有出血者可用止血消炎药;腹泻明显者,可用止泻药;疼痛明显者,可用消炎痛栓。症状严重者,可暂停放疗,并大剂量应用维生素、输液补充各种静脉营养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放射性膀胱炎:盆腔肿瘤及宫颈癌的放疗,膀胱是不可避免的受照射器官之一。
轻度:仅有轻度症状及体征,如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镜检查,可见粘膜混浊、充血、水肿。
中度:除上述症状外,尚有膀胱粘膜毛细血管扩张性血尿,可反复发作。膀胱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相当范围的纤维膜、毛细血管扩张,可伴有溃疡出现,病变常在膀胱三角区后壁及输尿管间的皱褶处。
重度:膀胱阴道瘘形成。
防治方法:对轻、中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如抗生素消炎、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症状。常用的局部治疗如下:
药物膀胱冲洗。苯佐卡因(Benzo-caine)0.3g、颠茄酊0.5g、庆大霉素12万u、地塞米松1.5mg,加生理盐水至30ml,每日膀胱灌注2次。
明矾液膀胱灌注疗法。明矾液是一种不被机体吸收的收敛剂,能使出血面的蛋白质沉淀,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并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合质变硬,从而使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流动减慢,局部组织的水肿、炎症和渗出减轻而出血停止。经尿道行电凝固术止血。由于放射损伤的组织供血不良,易形成纤维化,再生功能低下,凝固部位易发生坏死,故应注意防止瘘的形成。
骶前封闭疗法。在直肠与尾骨之间以0.25%普鲁卡因80-ml作浸润性封闭,每5-7天1次。2-3次治疗后,有可能缓解症状。
四肢放疗反应及防治方法
骨骼肌肉系统对放疗耐受量相对较高,早期可仅表现为皮肤反应。晚期可出现皮下组织肌肉纤维化,肢体水肿,关节活动障碍,骨坏死等。
防治方法:
尽可能不照射整个肢体截面,要尽量保留一条正常组织不受照射,以利于淋巴回流。
承重骨至少保护横切面的一半。
避免照射全关节腔。
避免照射大肌腱。以减轻或避免四肢放疗的晚期反应。
放射治疗医师、物理师及治疗师应共同努力避免放疗副反应的发生,对那些不可避免的放疗反应,一旦发生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进一步加剧,影响患者的放疗进程及放疗效果。现在放射治疗已经步入精确治疗的时代,通过逆向的计划设计及严格的评估可以有效降低放疗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放疗的顺利进行。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ff/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