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好多人一听都闻风丧胆。它到底有多吓人呢?据报道,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世界第一。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压力大,且饮食习惯不健康,过量饮酒、吸烟、摄入油脂类过多,又缺乏合理的运动,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过多的脂类不能被人体代谢掉,进入血液,堵塞血管。而那些堆积的脂类和醇类很容易和体内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在血管的拐角堆积,当堆在拐角处的血栓越来越多,血管的直径就越来越小,血液的流动就越来越缓慢,血粘度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它包括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病的共同病因多数是动脉硬化。心脏病可引起中风,中风亦可成为心脏病的先兆征象。这些病早期没有症状,必须年轻时开始预防,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避免病情加重。心脑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夏季是高发期。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关键在于一级预防。
关于预防呢,小编最近了解到,只要我们多注意一些部位的细微变化,就可以自己发现心脏疾病的潜在征兆,只需要五个小动作,就能提前预防哦,快来和我一起学习吧!
1摸脖子
研究发现,颈围是衡量人体上半身脂肪的关键部位,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会呈现出较高的特征,而这些都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
专家表示,人的脖子两侧分布着颈动脉,我们可以在喉咙突出部分两侧大约5厘米的地方,触摸到它的跳动,同时还能感受到血流的速度及血管的软硬程度。
专家建议每天不妨摸摸自己的脖子,并定期测量颈围。
具体方法是:
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
至前面的喉结下方,完成测量。
如果颈围超标,在空闲时做一些颈部紧致操,比如前后左右点头、度旋转活动脖子等,减少脖子赘肉堆积。
2摸手腕
脉搏跳动的正常与否与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在60~90次/分钟,跳动均匀且节律一致。而跳动太快或太慢都可能是一些心脏疾病的征兆。需要注意的是,如体力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脉搏可能会暂时增快,但稍加休息便会恢复。
专家建议患有“三高”的人不妨每天给自己摸摸脉,并记录下脉搏跳动情况。
具体步骤是:
平躺静歇3分钟,伸开左臂或右臂;
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搭按在伸开手臂的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手臂与手腕关节内侧连接处);
保持正常均匀呼吸,计数1分钟。
如脉搏跳动均匀,且频率维持在正常水平,说明心脏情况基本正常。如果脉搏跳动不均匀,或跳动频率高于低于平均正常范围,则需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就医。
3摸肚子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腰围超标。肚子大的人在医学上称为“中心性肥胖”,这种类型的肥胖容易导致人体脂质代谢紊乱,加大心脏病的风险。
专家建议一旦发现腰围超标,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医院做血脂和血糖检测。
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腰围,并谨记以下“瘦腰秘诀”:
行走时注意收紧腹部;
工作半小时一定要起身走走;
戒烟限酒;
少吃高油高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每餐七分饱;
多做快步走、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有助心肺功能的运动;
养成定期量腰围的习惯。
4捏脚踝
我们的脚踝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是脚部与人体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流经静脉回心血液。当心脏不能好好工作时,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表现为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水肿症状。
具体检测方法是:
手指按压脚踝或小腿,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呈凹陷状,通常不能立即恢复。这时候,一定医院做下肢超声检查。
专家建议每天不妨抽点时间做做踝关节运动,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保护心脏。
具体方法是:
站立旋踝,一脚站立,另一只脚旋转画圈,双脚交替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
交替踮脚,两脚脚尖前1/3脚掌着地,其余2/3悬空站立,踮起脚尖,放下,重复20次。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脚踝时切忌用力过大、过猛,以防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5摸耳垂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程度也在增加,其中,耳垂皱纹明显者动脉硬化程度也较重。存在耳垂皱纹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无皱纹者的8倍。
专家建议每天洗漱时,多白癫风如何治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ff/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