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治疗 >> 正文 >> 正文

关于淋巴水肿引发的ldquo胖rd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0-8-17

你知道吗?有一种“腿粗”不是真的胖,有一种“大象腿”其实是下肢淋巴水肿。有研究表明,全世界约有1.4亿人患有淋巴水肿,我国预计接近千万患者。淋巴管或淋巴结受到损害,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正常淋巴管一旦失去代偿能力,就会造成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体内积聚,进而形成淋巴水肿。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差异较大,为1.2%-47.1%。

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可逆性水肿,经休息或抬高患肢尚可消退,但如果水肿进一步加重,会发生组织纤维化、脂肪沉积等不可逆的病理变化。长期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患肢行动不便、频发淋巴管炎等。

下肢淋巴水肿与这些因素有关

1.年龄:年龄越大,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患病率越高,也越容易发生。

2.肿瘤部位:外阴癌患肢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3.术后放疗:放疗的剂量越高,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越高。

4.手术相关

腹腔镜手术发生率高于开腹手术;手术范围的扩大会导致淋巴水肿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淋巴结清扫的数目越多,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越高。

淋巴水肿初评估

0级:阴性(亚临床)淋巴水肿

患者没有可见的凹陷性水肿,在水肿出现前数月或数年可有局部沉重感或者紧绷感

1级:早期淋巴水肿

局部有水肿,伴或不伴凹陷,水肿通过抬高患肢可以逆转

2级:中度淋巴水肿

局部水肿为凹陷性,抬高患肢无法减轻水肿,皮肤和组织增厚,变硬,若纤维化严重,则水肿无凹陷

3级:严重淋巴水肿(橡皮肿)

局部为不可凹陷水肿,皮肤和组织增厚变硬,若皮肤破损,可有淋巴液外溢

淋巴水肿再判断

1.周径测量法

简单、花费少、可重复性高,是最常用的评定淋巴水肿的方法。测量并比较双下肢不同部位的周径。

2.超声检查

检测表皮、真皮层低回声化,皮下组织的增厚及纤维组织的断裂情况等

低频电刺激——解决下肢淋巴水肿新方法

一位64岁子宫内膜癌术后5个月的女性患者,双下肢水肿3个月。患者因“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

术后共给予PT化疗5疗程,医院行放疗1疗程。术后2个月出现双下肢水肿,以右下肢明显,呈凹陷性,穿循序减压袜,起初效可,后水肿渐加重,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行中药治疗,左下肢水肿情况较前明显缓解,右下肢膝下至脚面凹陷性水肿明显,伴皮肤瘙痒,表面无破溃,无皮疹及缺血坏死等情况,局部皮肤无发热。患者自发病以来,无长期低热、黄疸及明显消瘦,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入院就诊时双下肢彩超未见血栓、癌栓及静脉扩张体格检查提示双下肢均见中度水肿,呈凹陷性,表面皮肤粗糙,无破溃及坏死。临床诊断为双下肢水肿。

低频电刺激通过刺激肌肉收缩,加强局部血流,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临床方案:采用低频电刺激(频率30Hz,脉宽微秒,刺激8秒,休息10秒,波升1秒,波降1秒),将电极片贴在双侧小腿处,并辅助七叶皂苷及丹参静滴治疗,两天后双侧小腿水肿明显减轻。之后双侧大腿同时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两天后双侧大腿水肿明显减轻,同时双侧小腿水肿基本消失。治疗一疗程10次后患者双侧下肢水肿完全消失。

此外,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还应加强健康教育,术前告知告知所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术后督促患者按时复查,控制体重,合理应用弹力绷带,预防感染,避免长时间保持坐位或站立,避免穿紧身衣等。另外,药物治疗、皮肤护理和药物治疗也是应该考虑的。

远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应从积极预防开始!

参考文献:

1.王颖,曹旭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3(1):-.

2.王霞,蔡慧媛,丁焱,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月子里的“隐形杀手”

盆底康复为何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4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