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煎饼 >> 煎饼吃法 >> 正文 >> 正文

明明拼尽全力才能到达别人的起点,我们为什

来源:煎饼 时间:2024/3/19

我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一只兔子因为在赛跑途中打了个瞌睡,败给了平日里慢悠悠的乌龟,最终输了比赛。

老师或家长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常常站在兔子的视角,告诉孩子,只要有天赋的兔子不打盹,乌龟就永远追不上它。他们如此高调地肯定天赋,却无形之中忘记了,这个故事本来是要强调努力的意义。

是“努力”令从不被人看好的乌龟一直走到了最后。是的,或许兔子不打盹,乌龟拼尽全力也不可能赢,但对于乌龟本身而言,它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起步的地方。

乌龟,就是平凡世界中的小人物,他们没有金光闪闪的天赋,没有挥财如土的父母,他们唯一有的就是努力。因为努力不分等级,它愿意给相信努力的普通人一线生机。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要讨论的是关于普通人的努力。

但即便是努力,不同的人对其抱持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生活是不公平的,努力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如果我努力了,不是代表我其实不怎么优秀吗?”;但还有的人认为,“我只要努努力,明天就可以多跑一公里”“80分这个成绩告诉我,接下来我需要在这个模块的练习上多努努力”,对于“努力”的这两种会带来截然不同结果的思维模式,前者叫做固定型思维,后者叫做成长型思维。这两个称谓的产生,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一书。

卡罗尔·德韦克是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的首届获奖者。从耶鲁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卡罗尔·德韦克加入伊利诺伊大学,在这里,她花了11年的时间,研究不同的人如何对待失败,以及成功带来的意义。也正是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让卡罗尔·德韦克认识到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看法和行动的。

《终身成长》这本书全面阐述了作者的教育理念。书中通过卡罗尔·德韦克多年的研究经历、新闻大事件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极其详细地介绍了拥有固定型思维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的不同看法,以及这两种看法对个人成长的不同影响,同时告诉我们如何去培养成长型思维。

在本书中,作者卡罗尔·德韦克特别推崇努力的意义,她相信通过运用成长型思维来正视“努力”的价值,我们可以不畏惧失败,从而不断地提升个人能力。而小人物,最不缺的就是“失败”。通过成长型思维将失败视为自己进步的跳板,并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是我们在最大限度内改善自我的有效途径。

“努力”到底意味着什么?

关于“努力”的含义,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

如果两者同时参加一次考试都得了80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应该会直接忘掉这场考试,因为他们觉得在这个领域自己是失败的,自己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评定,并且是无法更改的。他们会看看那些考得不如自己的人,自我安慰道,“看,我还不是最差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会看到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所以,关于“努力”对于固定型思维者是一种羞辱,彰显了他们的失败,而对于成长型思维者是一个契机,他们会通过努力发现新的天地。

“努力”过后仍然失败怎么办?

“努力”就像我们普通人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底牌,失败了我们或许可以安慰自己“那是我还没有努力”“我努努力,结果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但如果亮出了这张底牌后,还是不成功,我们仿佛就没有了任何能够安慰自己的武器。

假设一个场景,我们在单位里接手了一项自己本不太擅长的工作,我们努力地准备之后结果并不如人意。那么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人会对此作何反应呢?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自己肯定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领导会怎么看自己,周围的同事会怎么看自己……怀着这种种挥之不去的想法,固定型思维的人或许会心情灰暗很长一段时间。

成长型思维的人却会非常兴奋,他们又发现了自己能够成长的领域。这次失利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也为他们下一步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普通人如何正确地“努力”?

我们要让自己的努力有持续不断的正面导向意义,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摆脱固定型思维模式对我们造成的阻碍。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卡罗尔·德韦克通过举例向我们介绍了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付诸行动,迈出第一步。

假设你报考了一所院校,并且你的志愿只有这一个。但是你的申请却被拒绝了,你会怎么办?

不要自我否定,不要认为你配不上这所学校,或许你只是需要认真理性地分析一下这次失利的原因。也许这样之后你就会知道,下次你应该广泛地收集信息,多申请几个学校。

这是卡罗尔·德韦克遇到的真实的故事,而这位被拒绝的学生,运用了成长型思维方式,她给招生的学校打了一个电话,并询问对方“如果我下次想申请这个学校,需要怎样改进自己的申请书?”这个举动的结果就是,学校重新考虑了她的申请,并接受了。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改变了整个事态的发展,而这一切都从拿起电话的那一瞬间就改变了。

我们每天都在计划着去做很多困难的事情,但经常只是想想而已,并不会真的付诸行动。我们总是明日复明日地拖延下去,却始终没有行动。

迈出第一步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一个具体的、成长型导向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实行它。这些计划要考虑到你的行动的方方面面,具体而且容易施行。

我一直挺喜欢看大鹏的电影,无论是《煎饼侠》、《缝纫机乐队》还是这几天播出的《大赢家》,都在诉说同样的主题,一个小人物为了梦想不断地努力奋斗的故事。作为平凡世界的小小一分子,“努力”是我们的最后一张底牌,要打好这张牌,需要我们树立成长型思维。运用成长型思维,不“歧视”努力,不畏惧失败,懂得如何努力,或许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离我们很远,但谁能说收获了更好的自己不是另一种成功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8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