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大雪”,几乎进入一年中最冷的一个阶段,学会“一拍、二摩、三暖”,助你:疏通冻僵、紧缩的经络,行淤活血、改善气血循环,从而御寒保暖、祛病强身,增强身体底子,大概率“少病”(少生大病)度过难挨的冬天。
一、“大雪”来临:
阴气最盛,阳气萌动!
古人云:“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时不仅天气更冷,从大雪到冬至这段时间,也是全年阴气最鼎盛的时间!所以不知不觉,一年中的阴气最旺盛的时候已经来到,与此同时,大家养藏了几个月的阳气也将开始萌动。大雪三候中就提到:“一候鹖旦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虽然这时候天气冷,阴气盛,寒号鸟(一种耐寒的动物)也不叫了。但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逐渐抽出新芽。所以,大雪既是一年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一年中阳气开始萌发的时候,大雪养的好,过冬底子硬!二、学会“1拍、2摩、3暖”大概率“少病”安度寒冬!1、拍:足三里理上、理中、理下!“《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理上、理中、理下”的作用。足三里中医术语,是“胃经”的核心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也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日常如果身体出现了消化不良、便秘、拉肚子、胃痛、胃胀以及恶心想吐、水肿以及心悸气短等等情况,在足三里穴这个位置进行按摩,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的效果,促进身体健康。除了直接对足三里进行按摩之外,也可以进行针灸或者是艾灸等方法,这些都能够很好的促进健康。对足三里穴进行刺激,能够有效的增强体内的胃肠道蠕动能力,从而提高消化酶的活力,对于促进食欲还有帮助消化效果非常的好。另外,对于大脑细胞的机能也有很好的调节以及恢复的作用,提高精气神;对于体内的血液循环还有内循环也有不错的调节作用,另外还能够增加心脏功能,并且对于各种细胞还有血素、血糖促进作用非常的明显。现代医学对足三里穴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并可调节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调节铜锌失调等。今天要分享的一个疏通足三里的方法:拍打足三里穴。涂抹适量暖神液体艾灸后,以中等速度稍用力,每日早晚各拍打余下。接着稍用力分别拍打小腿各余下。然后,拍打膝盖各余下。再就是左右转膝各余下。最后左腿向前跨一步,双手用力压膝盖,做余下,换右腿同法操作。2、摩:涌泉、气冲补肾活血、调经止痛!①搓揉涌泉穴许多人都知道鹿茸、枸杞、虫草、紫河车(胎盘)是补肾佳品,其实,人体涌泉穴对补肾壮阳也有极好的作用,而且无需花钱。涌泉穴是一个井穴,即源头。把气血引到脚上,实际就是引到涌泉穴去,这叫引血归源。引血归源有什么好处呢?它使人不容易衰老,这是最大的好处。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如山环水,指望人体中气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生命的活力之源。故而涌泉穴是人体重要的“长寿穴位”之一,且涌泉穴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是病灶的反射区,可以通过刺激此穴,防治全身的问题。推搓涌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种慢性问题,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这是因为:(1)中医的经络系统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组织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反应病症,协助诊断和接受各种刺激,从而达到防治身体的目的。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2)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3)推搓摩擦出现的热感,就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加之在推搓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形体导引运动和身心的修养过程。搓涌泉的方法:涂抹暖神液体艾灸,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余下。接着搓揉各脚趾余下。②按揉气冲穴按揉气冲穴可让手脚冰凉之人暖和,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对调理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作用大,配气海治肠鸣腹痛效果更佳。按摩气冲穴的体验:气冲穴(大腿根内侧)的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涂抹适量暖神液体艾灸后,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此法俗称“活血法”,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益处。根据“动则生阳”的观点,冬天手脚冰凉者通过按摩这个穴位,可增强手脚的御寒功能,温暖手脚。此为,常按气冲穴,可行气止痛,通经活络。腹中大热攻心、腹胀、肠鸣腹痛患者,可按摩气冲穴配气海穴防治。疝气、月经不调,宫寒,月经量少,都可以通过按摩气冲穴来进行防治。气冲穴配太冲穴、曲泉穴,具有温经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气冲穴配气海穴、关元穴,可以有效缓解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3、暖:暖头、暖背、暖足!冬季这三处养好了,你的养生工作完成一大半!①暖头:头是阳气消耗大户!人在静止状态下,当环境温度为15℃,人从头部散去占人体总产热的1/3热量,4℃时为1/2,一15℃时可达3/4。寒冷会使血管紧缩,全身肌肉紧张,引发头痛、偏头痛、伤风感冒、肠胃不适、失眠等症。故而俗语“冬天戴棉帽,胜过穿棉袄”是很有道理的。暖头锦囊:于百会、风池、风府穴艾灸25-45分钟,每穴。②暖背:人体阳面,喜暖怕寒!人背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行之处。表,风寒之邪气入侵肌体,太阳经首当其冲。倘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邪气极易经过人体背部入侵,损伤人体阳气而致病,或者旧病复发加重。对老慢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的老人而言,背暖尤为重要。如冬日晒太阳,应多晒背部;或穿一件羽绒背心、皮背心,对暖背大有好处。暖背(腰)锦囊:于至阳穴、肾俞、命门、八髎艾灸25-45分钟,每穴。③暖足:寒邪生于足下!“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所以,脚的温度最低,脚受凉可引起人体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活动缓慢,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行经腹痛。暖足锦囊:泡脚+艾灸阳陵泉、足三里、太溪、涌泉,25-45分钟,每穴。最后再提醒:明日节气“大雪”,几乎进入一年中最冷的一个阶段,学会“一拍、二摩、三暖”,助家人们:疏通冻僵、紧缩的经络,行淤活血、改善气血循环,增强身体底子,大概率“少病”(少生大病)度过难挨的冬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