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医院治疗 >> 正文 >> 正文

激光照耀口腔医学卓越之路第一届世界口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0-10-10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世界口腔激光医学联合会亚太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口腔激光医学联合会亚太大会于年11月9日~1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前举办了世界口腔激光医学联合会亚太分会“激光基础证书培训课程”,共60余位参会者完成了全体培训,并就口腔激光安全规范、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这是世界口腔激光医学联合会亚太分会成立10年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地区国际会议,也是亚太地区举办的第一次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国际学术会议,来自10余个国家余位口腔激光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研发人员参加了此次盛会,15位来自亚太地区以及比利时、美国的口腔激光专家和10位国内专家讲授了以激光为主的光子诊断、治疗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经验及规范。国内外年轻学者通过口头报告和壁报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参会者热烈讨论,充分交流,提高学术认知,增进相互了解。

图会议现场

国际与会者高度评价中国口腔激光医学发展的速度和成绩,表示口腔激光的未来在中国。本次会议是中国和亚太地区口腔激光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科发展,增进了友谊,提高了中国在口腔激光医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图主持人与部分嘉宾合影

本期《今日口腔》将带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继志教授、世界口腔激光医学联合会前任主席LohHongSai教授、世界口腔激光医学联合会亚太区主席AmbroseChan教授的精彩分享。

口腔激光热效应的应用和

副反应的预防

激光应用的现状在本次大会上,赵继志教授以“口腔激光热效应的应用和副反应的预防”为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由于口腔内组织结构成分复杂,使得激光精准、微创的特点可以在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达到几乎不可替代的效果。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激光的应用逐渐普及至各个亚专业,对现代口腔医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想要完全掌握激光的使用,仅仅了解激光器远远不够。激光科学涉及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及医学等多个交叉学科,医生如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将为临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口腔激光医学的多交叉学科研究,将对口腔激光医学的未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需要注意激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及规范应用将为临床及科研工作保驾护航。激光热效应的应用激光热效应是激光安全应用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可以凭借它达到很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不正确的使用亦会造成较大的创伤。当激光的温度在40℃左右时,主要表现为生物刺激作用;当温度达到45~℃时,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变性;当温度达到~℃时,组织就会发生碳化现象;℃以上则会发生气化现象。所以当我们利用激光的热效应进行临床治疗时,无论是切割、气化还是消融,在保证靶组织达到目标温度的同时,也要确保不会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激光在口腔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半导体激光可用于治疗静脉畸形,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激光也可以很好地运用于软组织切割,如患者需要加深前庭沟,使用1.5瓦连续模式的半导体激光,便可以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个口颌面有大面积肿瘤的老年患者,使用激光切割,不仅可以减少出血,使术区保持良好的视野,而且可以避免常规手术中的风险,同时也体现了激光微创的特点;冠延长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操作,采用激光进行手术,可以免去翻瓣和术后创口的缝合,使治疗更为简单。激光副反应的预防除了上述理想的切割、凝固和气化效果,激光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赵继志教授随后展示了一个激光治疗静脉畸形时出现热损伤的病例(激光的使用功率为5瓦)。教授指出,之所以出现热损伤主要是因为激光的功率过高导致的,这是许多热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同样在一些病例中可能出现的骨坏死和牙齿疼痛的状况,与激光的使用不当也有关系。所以,避免激光副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如今,应用于口腔的激光种类繁多,赵继志教授建议,在使用激光进行口腔治疗时,一定要熟悉各类激光的特性和具体参数,避免盲目应用。赵继志教授展示了一项比较半导体激光、Er:YAG激光和Nd:YAG激光软组织热效应的研究。该研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激光使用过程中的热力学图像。结果发现,半导体激光能产生更明显的碳化和气化效应,其凝固效果强于Nd:YAG;Er:YAG能产生明显的碳化效应且温度升高最快;Nd:YAG激光温度升高不明显。在硬组织的手术中(以使用Er:YAG激光为例),在功率和持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当脉冲宽度设置为50ms、ms和ms时,主要以气化组织为主,伴有少量炭化,随着脉冲宽度增加,碳化也随之增多,周围组织的表面温度也不断增加。掌握激光治疗中的平衡赵继志教授提到冷却系统可以降低激光使用中的热副作用,但同时也会降低效率,所以在激光使用中保持安全和效率的平衡十分重要。在没有冷却系统时,激光持续照射15s就会出现组织碳化,周围温度也会快速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水量的增加并不总是能降低组织表面的温度,在根管荡洗时,应注意激光对牙周组织的损伤。赵继志教授建议,根管每荡洗30s,就应该暂停一下,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激光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也有利于增加荡洗效果。赵继志教授最后再次强调,激光的热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掌握激光使用中效率和安全的平衡,是采用激光治疗的关键。

(本文由魏子明整理,医院赵继志教授审阅)

专家简介

赵继志教授

赵继志,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口腔科主任。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3~5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学习。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激光应用学会中国专家委员会(SOLAChina)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常委和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全科医疗专委会副主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等专业杂志编委。

激光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激光的优点LohHongSai教授在演讲之初,向大家介绍了世界口腔激光医学联合会(WFLD)的历史,并对最近联合会举行的会议进行了回顾。LohHongSai教授说道,自年前爱因斯坦发现光的特性以来,激光的发展十分快速,并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发表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激光和各种型号的仪器也不断投入市场。未来激光可应用在口腔治疗的各个方面,并将从循证医学和细胞分子学的水平进行深入研究。随后LohHongSai教授以“激光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根据光的性质和波长来决定它的应用。口腔治疗中激光应用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认可,其效果具有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激光接触到人体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并影响激光治疗的效果。LohHongSai教授介绍,激光治疗具有低噪音、无接触和高精确度等优点,高精确度在于激光能以特定的能量在特定的方向和角度进行治疗。激光可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如激光用于龋病预防)等方面。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激光手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应用十分广泛,使用激光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创面无需缝合、降低出血量和肿胀等,而且可以减少治疗时间,更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但需注意,使用激光进行手术操作会增加局部组织表面的温度,如使用激光进行手术切除时,温度可能增加到℃,当温度达到℃时,就会出现碳化的现象。此外,LohHongSai教授提醒,在使用激光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个人的防护(如使用护目镜等),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激光的具体应用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可以通过改变激光手柄的方向,来进行一些稍复杂的手术操作,更好地传递能量,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如可以使用CO2激光来治疗位于舌部的白斑,通过操作手柄在病变周围画出一个边界切缘,以便与正常组织区分,随后进行水平和垂直向的切割,使病变组织消融和气化蒸发,创伤变得更小更可控,手术时间也大大减少;也可通过激光达到凝固的作用,减少出血和降低淋巴循环。激光也可以用于治疗冠周感染,在达到消毒效果的同时,将感染组织切除。在拔除第三磨牙时,通过使用激光来减少术区术后的肿胀。除此之外,激光也可用于龋病的检测、局部的杀菌、术中止血、牙本质过敏及术后激光照射减轻疼痛。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使用激光会使处理变得更简单,如骨髓炎导致的骨暴露,可使用激光促进骨结合,也有研究证实,成骨细胞在低能量激光照射下会变得更加活跃;另外,由一些药物引发的骨坏死,可用激光照射病变区域,以促进局部血运增加;当一些骨折部位难以愈合时,可用激光照射骨折线,促进骨再生。LohHongSai教授建议,系带成形术是很适合初学者操作的激光手术。此外,一些口咽部的疾病例如呼吸睡眠暂停,在口内一般器械难以达到的情况下,可通过激光进行治疗。激光使用的注意事项LohHongSai教授介绍,与传统手术一样,激光手术也可留下瘢痕,但其内部的纤维胶原分布与传统手术导致的瘢痕不同,其形态和特点有很大的区别。在牙龈成型的手术中,使用激光进行手术可以获得形态更自然的牙龈乳头,这是传统手术所不能做到的。LohHongSai教授建议,在手术时要考虑手术切除的深度和手术的范围。对一些癌前病变,有时通过使用激光治疗可减少创伤,如黏膜下纤维病变等,使用激光治疗可增加患者的开口度;基底广泛的黏膜病变,手术使用激光治疗疗效更好。此外,随着癌前状态的整体治愈率提高,采用激光消融的方式可以为难治性口腔癌前病变治疗带来更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激光手术并不是激光治疗的全部,在临床中对激光的使用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在常规器械不能触及时、出血较多时及局部软组织成型时等。激光应用的未来前景未来,手术操作更追求微创,这会使激光的应用变得更为重要。在研究方面,LohHongSai教授希望可以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