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炎症,可能是结核,可能是癌细胞转移,还可能是淋巴瘤。具体属于哪一种,需要医生来鉴别诊断。
今天要聊一聊初始症状为淋巴结肿大的霍奇金淋巴瘤,它是淋巴瘤中的一种类型。
淋巴瘤是全球第八大常见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为霍奇金淋巴瘤的5倍以上。霍奇金淋巴瘤由英国人霍奇金首先于年报道,它的诊断是以组织细胞学检测中见到双核或多核的R-S细胞为主要依据。霍奇金淋巴瘤在男性中更普遍,年龄调整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它的发病高峰年龄调整在65岁以上,但最常见的起病年龄为20~34岁。
参加此次多学科会诊的王先生,今年2月发现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并伴有隐痛,医生疑其为恶性肿瘤。经PET-CT检查,发现左侧腋下、左锁骨下、左侧内乳多发高代谢淋巴结,大者3.3*2.5cm,本人无盗汗、无发热、无明显体重下降等B症状(全身症状又称B症状,症状出现的早晚和轻重,可说明病情发展情况及预后),结合左侧腋下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IIA期。
左侧腋下多发淋巴结肿大,为霍奇金淋巴瘤
王先生及家属,第一次听说霍奇金淋巴瘤,对这种一无所知的疾病充满了恐惧。殊不知,近几十年来,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已有明显进展,该病早期的5年生存率极高,其他癌症望尘莫及。早期预后良好,霍奇金淋巴瘤I-II期的,且无不良预后因素,5年OS(总生存期)达95%。
且看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将为是制定哪种治疗方案。
会诊纪实
国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个性化的诊疗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多处问诊、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和负担。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几十人的医疗队伍,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历
上下滑动框内文字,了解患者详细病情▼
初步诊断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IIA期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45岁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侧腋下肿块,肿大伴隐痛,.10.22行左侧腋下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检验结果,符合“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IHC:CD30+,MUM-1+,CD25+,CD43部分+,TIA-1少量+,GranzymeB少量+,GATA3少量+,Bcl-2+,C-MYC少数+,Ki67+,PAX-5-,B0B-1-,OCT-2不理想,AE1/AE3-,CD20-,CD79a-,CD3-,CD5-,CD4-,CD8-,CD10-,Bcl-6-,CyclinD1-,CXCL-13-,ICOS-,ALK-1-,EMA-,CD15-,S-,HMB45-,PGM-1-,MPO-;PD-1(瘤细胞-,背景淋巴细胞约15%+),PD-L1(22C3)(瘤细胞部分+),PD-L1(22C3)(阳性对照+),CD23(FDC网+),CD21(FDC网+);EBV原位杂交;EBER(瘤细胞+)。B/T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检验结果阴性。
.10.30PET-CT:左侧腋下、锁骨下、左侧内乳多发高代谢淋巴结,部分肿大,以腋下为著,大者3.3*2.5cm,SUVmax15.6,以腋下为著。左肺上叶胸膜下小结节,代谢不高。
.11.4辅助检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2×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6×10^9/L,血沉15mm/h。骨髓像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淋巴细胞比例正常、形态正常,血小板易见,未见淋巴瘤细胞侵犯。
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特殊不适主诉,无盗汗,无发热,无明显体重下降。
查体:ECOG0
讨论时刻
该患者预后如何?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不良预后因素包括B症状、大纵隔或肿块10cm,ESR≥50mm/h,或3个部位受侵,以及年龄50岁。
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良预后因素(出自《临床放射肿瘤学》,原著「美」WilliamSmallJr.)
该患者年龄50岁,无B症状,纵隔不大,肿块10cm,ESR仅为15mmh,受侵部位为3个,属预后良好组。
经典霍奇金早期预后良好型,可行哪种方案?
霍奇金淋巴瘤多无跳跃性转移,一般预后好。ABVD化疗(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是标准的治疗方案,可行全身化疗2周期,然后行PET-CT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考虑行累及野放疗20Gy/10Fx
会诊结论
经过详细讨论,会诊专家给出如下意见:
先行全身ABVD化疗方案2周期,行PET-CT评估,再行累及野放疗20Gy/10Fx
很多人谈癌色变,觉得癌症就等于绝症。殊不知,被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经合适治疗后,被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积极诊疗,也能痊愈。
胡巧英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放疗科主任
陆琼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肿瘤科医生
温阿明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放射科医生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
傅深教授
国际多学科会诊组长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简称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是由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讨论,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疗。是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先倡导并推广,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行之有效的诊疗方式。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医院、医院等的专家资源,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严谨、高质量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推荐阅读
大医生答疑:化疗后出现淋巴水肿,腿也疼,吃什么药能缓解?
看到肿瘤标志物CA升高,就瑟瑟发抖?
癌症真可能“得寸进尺”,如何击败多原发癌?
肿瘤“跑”到肝脏,如何打赢生存之战?
水果和蔬菜,为什么不能相互替代?
长按图片,点击“识别图中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xzlbszzl/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