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让: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中医外科专家、周围血管病专家。河南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河南省中医外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历任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外科学会名誉会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世界中医药杂志》编委会顾问、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从事临床近60年,擅长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脉管炎、动脉硬化闭硬塞症、肢体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管瘤、大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下肢静脉溃疡(老烂腿)、淋巴水肿、红斑性肢痛症、雷诺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斑秃、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头痛、颈肩腰腿痛等外科疑难病以及内科、妇科、儿科、眼科等疾病。
痛风有哪些危害?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的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也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走出血尿酸高才是痛风的误区多年来,在我国医院都以血尿酸的超标和关节肿胀作为诊断痛风的综合依据。崔公让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许多痛风病人的发病和血尿酸的升高并非是成正比的,简言之,血尿酸正常也可能会患痛风!
许多病人在痛风的发病早期并不会出现血尿酸的增高,而是以手、足关节的疼痛、肿胀、发麻等为主,夜晚加重,或出现晨僵或雷诺现象,往往容易误诊,所以在此告诉各位读者朋友,不要以血尿酸的正常与否来判断痛风。最新研究发现,痛风的发作和血尿酸的正常与否并无直接关系,人体血尿酸值的骤升和骤降都是可以引起痛风的发作。
“观手指,识痛风”的方法通过分析现有的病例,崔公让总结出一套观察手指筛查痛风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1.清洁双手,修剪指甲,在常温下静坐休息15分钟;2.端坐,面向光源,将双手平放在脉诊包上,掌心向下,与心脏保持一个高度;3.检查者与患者相对约40厘米,双眼俯视与患者手指呈45度,观察除了拇指外,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甲根至第一关节背侧皮肤;4.观察手指皮纹、皮色、结节。正常手指形态为,手指背侧皮肤色泽与手指其余部位相同,有多条浅而明显的横状细皮纹,无结节及压痛。若出现下列两项改变者,即可判断为观察指标阳性,需要深入排查:1.手指皮肤光滑菲薄,皮色潮红、红绛或暗红;2.手指横状皮纹减少或消失;3.皮肤有隆起结节,甚至有压痛。
在检查时,崔公让首先要求自然光源充足、光线柔和,患者心理平静,诊疗室须安静,温度在20~30摄氏度;其次,患者手部无创伤、冻疮及烧伤史,无畸形;最后,观察部位无药膏、药液污染或残存,无颜料涂抹,改变色泽。此法适合年龄在18~80岁的人;近期及既往出现一处以上关节红肿疼痛者;肢体不明原因出现走窜疼痛者。相反,这种方法不适合外伤致手指皮损或截肢者;已确诊有风湿、类风湿造成的骨关节改变者;合并心、肝、肾等危重疾病者和精神病患者。
痛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不要食用富含嘌呤类物质的食物:富含嘌呤的食物有各种动物内脏、肉类汤汁、各种肉食、骨髓、海鱼(特别是风尾鱼、沙丁鱼等)、虾、蟹、海菜;各种豆类(特别是豌豆)、花生米、菠菜、菜花、蘑菇、糙米、粗面粉、全麦片等均应禁止食用。
应控制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痛风病与肥胖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所以,积极地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对于预防痛风发作,有着积极的意义。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的碱性素食为主,可以多吃一些含嘌呤较低的奶类和蛋类。痛风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公斤体重每日0.8~1.0克以下。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60克以下,禁止食用动物油。
多饮水和忌辛燥刺激食物:痛风患者在平时应注意多喝水,不要等渴了再喝,这样有利于尿酸的排出。因为烟、酒、浓茶、咖啡、辣椒等食品可以诱发或加重痛风,应禁止食用。
想要咨询的患者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