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BCRL)是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提重物、蚊虫叮咬、抽血输液等原因诱发。
1.临床症状:
(1)手臂活动受限,不自如,影响日常生活
(2)出现沉重感、胀痛,麻痹或轻度压痕
(3)表面角化,皮肤变硬,易继发感染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发病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
2.常用治疗手段
多数轻、中度上肢肿胀者可在术后通过功能锻炼缓解,严重肿胀者则很难治愈,多采用综合治疗,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近期内效果良好,远期效果不佳,通常使用的有地奥司明、强力脉痔灵、七叶皂甙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能适当减轻淋巴循环,对轻度上肢水肿有缓解。
(2)物理治疗:临床常用的基础的保守治疗手段,其中以上肢功能锻炼、局部按摩、弹力绷带或充气囊压迫、微波或红外线等方法最为多见。有研究指出,水肿早期行功能锻炼、弹力绷带压迫等保守治疗疗效明显,但患肢发生纤维化时,疗效则明显下降。
(3)手术治疗:目的是降低淋巴系统的负荷和提高淋巴系统的转运能力,根据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3.刺络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是将刺血疗法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应用疗法,是中国传统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
其操作方法是先用刺血工具刺入皮肤后,为了促使血液从针孔中顺利流出,并达到所要求的出血量,再巧针孔处吸拔上罐具,靠罐内的负压,将血液从针孔中吸出。
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起效较快,其适应症广泛。
临床上配合其他中医外治法常可取得不错的疗效。
案例1
56岁,女性,年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化疗8周期及放疗1疗程,后反复出现右上肢水肿,1周前患者做家务后上肢肿胀加重,伴疼痛,影响上肢活动。外治法:1.循经+局部刺络拔罐;2.热疗;3.中药熏洗。
案例2
46岁,女性,年4月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化疗8周期,近1月来患者右上肢疼痛明显,轻度水肿,影响夜间休息。外治法:1.刮痧;2.循经+局部刺络拔罐;3.艾灸;4.中药熏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