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全面而时效性强的生活必备急救知识,摘译自年第七期《新加坡医学杂志》,急诊医学资讯整理。
GuidelinesforBystanderFirstAid
一、强化安全意识:救援人员必须时刻评估现场安全,确保环境安全后才能去实施营救。必须持续警惕现场潜在危害,如果危险不能解除,救援人员应该启动院前急救服务。偶尔也可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方后再开始实施救援,但是如果转移过程将造成伤员条件恶化,则不应尝试转移。
二、加强个人防护:应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设备,采取全面防护措施以降低救援人员不必要的危害暴露和伤害。旁观者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以下措施:照护患者前后洗手;如果接触患者血液或其他液体或组织时穿戴手套、面罩、护眼装置;使用后合理处置个人防护设备。
三、建议配备急救箱:推荐每个家庭配备急救箱,其内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复苏面罩;ml无菌水或盐水(一次性容器装);自粘敷料(创可贴等);纱布;眼垫;弹力绷带(5cm,10cm,15cm);三角巾;抗过敏胶布;安全别针;镊子;剪刀;手电筒;消毒巾;一次性手套。特殊急救箱还可配备包括诸如药物、可塑形夹板、防护眼镜、脉搏氧饱和度仪、血糖仪等物品。所有急救箱应定期查对,替换过期物品。
四、内科急症急救处理:
1.呼吸困难
造成呼吸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急促与喘息。救援人员应该对可能碰上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有一定的了解,如果遇到有人出现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或急性加重时知道如何救援。心衰患者如果改变其体位(坐位而不是平卧位),则可缓解呼吸窘迫症状,同时也因限制了回心血流量,因而还降低心脏负荷,具体来说,可以让患者保持坐位,并双膝屈曲。对于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来说也是这个体位比平卧位更好。至于是否需要给予氧疗,对于救援人员来说目前没有相关推荐,由于通常情况下没有氧疗,并且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因此氧疗不作为救援人员的一项标准技能。
2.全身过敏
局部的过敏反应可进展为全身过敏,需要使用肾上腺素。具有过敏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准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救援人员应替或协助患者注射肾上腺素,然后启动急救服务。虽然给予第二剂肾上腺素是有益的,但是我们推荐这一重复剂量应等急救人员或医生到了后由他们来负责注射(专业知识详情点击:过敏反应的急诊处理)。
3.胸痛
造成胸痛的原因也有很多,轻的比如肋软骨炎,重的比如心肌梗死,这个现场的鉴别诊断是很困难的。当考虑要医院进行救治时,千万记得要叫急救服务转运,而不是叫私人的车子转运。虽然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但是我们推荐需等急救人员或医生到了后由他们来负责给药,毕竟在服药前还要询问是否有阿司匹林过敏等情况。
4.休克
建议可把腿抬高大约30-60度,这样可暂时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心输出量,而且也没有副作用。这项操作可用于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除非引起患者疼痛。
5.患者没有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并且呼吸不正常或仅为喘息,此时旁观者救援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有呼吸,那么应该将其置于侧卧[恢复体位],而不是仰卧位。具体方法为:将患者其中一侧手臂放置于头部上方,翻转患者身体,使其侧卧,并确保其头部依靠于手臂上方,然后将患者双腿屈曲以稳定身体此时所处位置)。但是,如果患者有颈部、背部、骨盆损伤,那么就保持其原有位置不动,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除非需要开放患者的气道或需将其移至安全地方。
美国红十字会有关恢复体位的演示,时间区间:9分11秒-9分46秒
6.卒中
救援人员应该学会使用卒中评估方法识别卒中的发生,以减少卒中患者从卒中发生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我们推荐使用FAST卒中评估系统进行评估(详情点击:科普堂
如何“FAST”快速识别“脑中风(脑卒中)”?(大众科普版))。
7.癫痫
发现有人癫痫发作时,救援人员的作用是确保其气道是开放的,并且要避免其发生损伤。患者应该置于左侧卧位,避免向患者口中塞入任何物体(可能会造成牙齿损伤或误吸),给予不必要的约束措施会增加其肌肉骨骼损伤。癫痫发生后,需要启动急救服务,并且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因为后面可能会出现无反应或神志障碍。
8.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出现颤抖、发汗、神志障碍时应考虑出现低血糖。如果出现无反应、癫痫,或不能遵从简单的指令或不能正常吞咽,就需要立即启动急救服务,如果患者能遵从简单的指令或能正常吞咽,则口服补糖水或其他含糖食品即可有效改善低血糖。救援人员应该在接下来的10-15分钟继续观察患者有无好转,如果症状恶化或症状持续,那么应该启动急救服务。
9.劳力性脱水
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通常因在湿热环境中大量运动所诱发。热痉挛是肌肉出现不自主痉挛,影响到小腿、手臂、腹部及背部肌肉。急救措施包括休息、使用水或饮用碳水化合物电解质饮料例如果汁、牛奶、饮料等促进降温,并对受到影响的肌肉实施冷敷或牵拉。如果现场不能弄到碳水化合物电解质饮料,那么可以使用饮用水。热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头晕、肌肉痉挛、头痛、疲劳、大量排汗。急救措施包括将其转移至阴凉地方,脱去其衣物、浇冷水,并鼓励饮水。热射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晕厥、意识障碍、癫痫等。对于热射病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措施是立即降温并启动急救服务,医院接受治疗。热射病患者由于吞咽不大正常,因此不要鼓励其饮水(相关专业知识详情点击:最最最“全““威”的《中暑知识"大众科普指南"》新鲜出炉啦!!!。
10.吞服毒物
需要避免患者继续接触毒物;立即启动急救服务;不要让其口服任何物体。现场急救中,服用活性炭或饮水将毒物稀释这两项措施并没有被证明存在益处(相关专业知识详情点击: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五、损伤急救处理
1.出血
创伤急救中,止血是重要的一项技能。直接压迫是最好的止血手段。维持长时间强有力的压迫是取得成功止血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大可能持续进行徒手压迫,则可替代为弹力绷带止血(需垫纱布)。抬高患肢以减少出血是没有依据的。尽管止血带与止血敷料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我们不推荐救援人员也使用这两项措施,因为正确应用的前提是需要接受持续的培训。
2.伤口与擦伤
应使用饮用水彻底冲洗伤口,以确保伤口没有异物残留,使用抗生素药膏与清洁敷料覆盖伤口可有助于加快伤口愈合并减少感染的发生。
3.热烧伤
尽快使用冷的或凉的饮用水对伤口进行降温,持续时间至少10分钟。该措施可有助于减少热烧伤深度。避免在烧伤伤口上直接覆盖冰块,因为这样做客造成组织缺血。移除患者身上任何具有限制作用的物品,如手表、戒指、手链、皮带等。热烧伤伤口冷却后,伤口区域可用无菌干燥敷料进行覆盖。当出现如下情况时,需要启动急救服务以医院接受治疗:呼吸困难;皮肤起泡或破损;烧伤累及面部、颈部、手及会阴部;大片身体区域烧伤;及其他担心的情况。
4.电击伤
遭受电击后,伤员可以出现很多情况,轻的如热烧伤,重的如心律失常与呼吸停止。急救前,请务必先切断电源。评估伤员情况并启动急救服务,医院接受治疗,因为电击伤的程度可能表面上并不明显(相关专业知识详情点击:被雷劈,被电打的知识你造吗?)。
5.头部损伤
头部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千差万别,并且可能比较隐匿。救援人员必须能识别严重的头部损伤,否则伤员将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严重的头部损伤同时还可能伴有脊柱损伤(会影响到脊髓),因此需确保基本的脊柱保护措施。此外,任何来源于头部的出血都要采取止血,如使用压迫敷料。任何伴有头部损伤的伤员,只要出现意识水平改变;出现头痛、恶心、头晕、视觉障碍、失忆情况进行性加重,我们推荐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
6.限制脊柱活动
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脊柱损伤:年龄≥65岁;在交通事故中的司机,乘客及行人;坠落高度超过身高;肢体麻木感、颈背部疼痛或压痛;躯体或上肢感觉缺失或肌肉无力;醉酒或无完全清醒者;≥2岁儿童发生头或颈部损伤。对于上述情况,推荐救援人员应该在院前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一直照护伤员。救援人员应保持伤员全脊柱轴线制动(inlineimmobilisation),而不是使用颈托。不鼓励救援人员使用颈托制动,因为当前的文献依据表明这样的做法害处超过益处,而且正确使用颈托不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接受强化训练的。
7.骨折与脱位
当怀疑出现骨折与关节脱位时,救援人员不要移动或矫正受损伤的肢体。如果是开放伤口,需要使用敷料覆盖,以尽可能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骨折,可尝试使用常用的物体对其进行夹板固定,以限制疼痛和进一步损伤,并且可方便快速转运。如果伤员肢体淤青或表现为苍白,则必须立即启动急救服务。
8.扭伤与拉伤
关节扭伤与肌肉挫伤可使用冷敷,即可利用装有冰、水混合(比单纯用冰效果更好)的潮湿布料或塑料袋进行冷敷。这种手段可减少出血、水肿、疼痛及后期残疾的发生。应用时间小于20分钟并且在皮肤与容器之间隔层有助于预防冷损伤。
9.咬伤
咬伤伤口应使用大量水进行冲洗,以预防细菌感染。对于蛇咬伤,制动很关键。在整个受咬伤的肢体缠绕压力制动绷带可通过减慢淋巴回流的方式减少毒液播散(注意哦,不是减少静脉回流,年AHA与ARS指南推荐)。然而,救援人员对于这一点的操作来说效果较差,因此,对于现场救援人员,我们不常规推荐其使用压力制动绷带,因为压迫不充分则没有效果,压迫太重可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对此可采用一般的制动措施,譬如夹板或三角巾。如果伤员被水母蜇伤,救援人员应避免水母刺丝囊进一步排出毒素(成分包括5-羟色胺、四氨络物、组胺等),并给其止痛处理,使用4-6%醋酸至少冲洗30秒钟可使毒素失活,可避免进一步中毒。对于缓解水母螫伤引起的疼痛,处理是局部浸入热水(45℃或可耐受的高温)至少20分钟(具体时间可视疼痛情况而定)。
10.牙齿损伤
脱牙后应尽快寻求医疗救助。脱牙1小时内快速回植可大大提高牙齿存活。等待回植期间,牙齿可置于蛋清、椰子汁、全脂牛奶、或受伤患者的唾液中储存(不是口中)。
11.溺水
发生溺水时,应立即且安全地(尤其是对于救援人员而言)将患者移离水中。立即对其进行评估。如果没有反应并且没有正常的呼吸或喘息,且只有一位救援人员,那么应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ABC顺序),实施五个循环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后才开始启动急救服务。如果有两人在场,那么其中一人立即负责启动急救服务(详情点击:?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国人自己的溺水急救指南,快快收藏起来!)。
12.职业相关性损伤
化学性烧伤时,所有受污染的衣物都应该立即去除,应注意防止救援人员交叉污染。粉末化学制品应该戴手套或使用布进行擦除,酸或碱性物质暴露时应使用大量水进行冲洗。眼睛暴露于有毒化学制品时应立即使用大量自来水、生理盐水或其他洗眼用水冲洗,该过程至少持续15分钟或直至急救专业人员到达。
现场救援不是某一机构或组织的任务,而是指所有人的任务,目击旁观者是最佳的救援人选,掌握了急救中的一般原则便遇事不慌。必须牢记现场急救的任务——保命、减轻痛苦、预防进一步损伤并促进伤员恢复。早期快速、有效、正确处理对于其转归来说至关重要!
欢迎收藏与转发
获取英文版PDF原文方式: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