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治疗失败 >> 正文 >> 正文

环形强化,开环征,提示脱髓鞘改变,请诊断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17-12-14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57岁。

主诉:言语不清伴头晕2周,加重5天。

现病史: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言语不清,呈口吃样,可正确对答。期间伴有头晕感,发作持续时间不一,数分钟至半小时左右,每天发作数次,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患者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声音嘶哑,无四肢活动障碍及发作性抽搐,无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无四肢麻木。5天前,患者感情况较前明显加重,吐字含糊,偶有言语困难,难以连续性言语,头晕性质同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发病来,患者神志如上述,精神软,睡眠安,胃纳可,大小便自主,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患者诉10年前因意外至右侧大拇指肌腱损伤,大拇指活动受限。8年前因车祸至左下肢足背损伤,予以对症治疗,现恢复情况可。

实验室检查:查体:T37℃,P78次/分,BP/98mmHg,R20次/分,患者神志清,精神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直径约2mm,右上肢食指及拇指麻木,拇指活动受限明显,余肢体活动自主。言语不清,吐字含糊,可正确对答。鼻唇沟右浅,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两侧对称,双侧病理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超声:无。

CT/MRI扫描:MR扫描:MRI头颅检查采用GETwinspeed3.0TMR扫描仪,8通道头部线圈行常规平扫:FSET2WI、SET1WI、DWI和FLAIR检查。增强扫描经前臂静脉注射Gd-DTPA0.1mmol/kg后,行横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检查。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

医看

答案解读:B

解析:该患者在行MR平扫后,宜直接进行MR增强扫描。结合增强后的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故B为最佳选项。增强后左额叶皮层下白质病灶呈不均匀环形、线样及结节样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

问题二据以上临床资料与MR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左侧额叶胶质瘤

B左侧额叶转移瘤

C左侧额叶脑脓肿

D左侧额叶脱髓鞘假瘤

E左侧额叶淋巴瘤

答案解读:D

解析:

手术所见

左额中回皮层见肿瘤,灰黄色,质软,血供丰富,约4×3×2.5cm,与脑组织边界欠清,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病理所见

组织细胞增生,部分区为泡沫细胞聚集,淋巴细胞散在增生并围绕血管明显增生,部分区片状坏死。

病理诊断

脱髓鞘假瘤

组织细胞增生,部分区为泡沫细胞聚集,淋巴细胞散在增生并围绕血管明显增生,部分区片状坏死。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MR平扫可见左侧额叶皮层下白质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等高信号,大小约29mm×19mm,病灶边界欠清,灶周见片状水肿,周围脑实质受压。MR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环形、线样及小结节样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病例MR平扫发现左侧额叶病灶较为容易,但MR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易于显示病灶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二是有助于判定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本病例基本征象为呈不均匀环形、线样及小结节样强化,周围伴有无强化水肿带。

(2)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结合横断位、冠状位等多方位、多序列观察,确定病灶属于左侧额叶皮层下白质较容易。

(3)定性诊断

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57岁老年男性,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言语不清伴头晕,近5天来加重。左侧额叶皮层下白质出现实性占位,周围伴明显水肿。单从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和实性病灶MR表现来说易考虑为左侧额叶胶质瘤。因此,本病例术前正确诊断的可能性与概率是很小的。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老年男性患者,有言语不清伴头晕病史。MR上可见左侧额叶皮层下白质结节样异常信号,周围可见水肿带,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不规则环形、线样及小结节样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根据本病例的MR现,术前易考虑为“左侧额叶胶质瘤”。如诊断医生开阔诊断思维,并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考虑到患者起病较急,增强扫描有开环样强化,也应将脱髓鞘假瘤列入诊断,但本例患者老年男性,病灶为发生在皮层下的孤立结节,周围伴明显水肿,或多或少干扰了正常的分析与判断,因此,该病例做出脱髓鞘假瘤的诊断难度较大。

鉴别诊断

(1)胶质瘤

幕上低级别胶质瘤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水肿较轻;而高级别胶质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形态多不规则,内部信号更趋向于不均匀,增强扫描呈闭环型强化,环壁较厚而毛糙,病灶周围水肿较明显。

(2)淋巴瘤

位于白质深部,无病灶垂直于侧脑室特征,增强扫描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者呈“握拳征”。

(3)转移瘤

具有原发肿瘤病史,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病灶常见于灰白质交界区,周围水肿较重,具有“小病灶、大水肿”的特点,增强扫描肿瘤呈结节状或环状明显强化,环壁完整,厚而不规则。

(4)脑脓肿

有明显的感染病史,实验室及脑脊液检查呈阳性,病灶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无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的特点,增强扫描强化的脓肿壁薄而均匀,内壁光滑而有张力感,邻近脑膜明显强化。

病例供稿:温州医院放射科杨运俊主任医师

专家点评

脱髓鞘假瘤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疫苗接种史或病毒感染史,影像学检查多提示脑白质病变为主,强化呈非闭合性或垂直于脑室,试行激素治疗后病灶水肿或强化明显减轻或消失。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57岁老年男性,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言语不清伴头晕,近5天来加重。左侧额叶皮层下白质出现实性占位,周围伴明显水肿。单从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和实性病灶MR表现来说易考虑为左侧额叶胶质瘤。但是,仔细观察病灶本身,如病灶为发生在皮层下的孤立结节、周围伴水肿、增强后的不完整环形、病灶实性组织少及冠状位增强似乎另有一结节等信息,再结合此病人的临床上是以言语不清为主要症状,这极大将我们的诊断思路引向脱髓鞘假瘤上来。所以开阔诊断思维,结合临床信息,考虑到患者起病较急,增强扫描有开环样强化,也应将脱髓鞘假瘤列入诊断。鉴别诊断要与好发于皮层及皮层下的肿瘤鉴别,如少突胶质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前者以癫痫为主要症状,发生位置表浅,常位于额颞叶皮层及皮层下,肿瘤形态不规则,瘤内钙化是其主要特征,可囊变,瘤周水肿轻,增强特征呈轻度或无明显强化。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发病年龄20岁以前,也已癫痫为主要症状,病程长,好发于颞叶,常单发,以囊性成分为主,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可见分隔,钙化相对少见,影像学表现具典型的“三角征”,强化不明显等可与之鉴别。

点评专家:医院影像中心周俊林教授

医看

参考文献:

1.晋强,王江飞,江涛,等.脑内脱髓鞘假瘤MRI及病理学特征.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2(12):-.

2.郭军,孟郊,韩彤,等.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内脱髓鞘假瘤与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2(7):-.

3.谢长浓,林国太,黄泽光.颅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实用放射学志.,31(1):16-19.

4.LuSS,KimSJ,KimHS,etal.Utilityofprotonmrspectroscopyfordifferent-iatingtypicalandatypical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sfromTume-factivedemyelinatinglesions[J].AJNR,,35(2):-.

5.RagelST,FassettDR,BaringerJR,eIa1.De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sb/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