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癌症患者切记守住化疗次数这一关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2-5-4
彭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把住化疗次数这一关

“一次化疗如同在你身上割块肉,

你愿意让我再割一块吗?”

“化疗,到底应做多少次合适?有没有统一的检验标准?”

“为什么我的病要做六次,而不是四次或者八次?”

“为什么我身上一个瘤子都没有了,医生还建议再做两次,说是‘巩固’?”

“为什么我的身体已经出现药物性损伤,医生还建议我治好了再回来继续?”

------

我想,这些问题一定是许多患者心中的疑问,因为我和海鹰也一直为此困惑。

提出这些问题,似乎我们在否定化疗,或在暗示医生有过度治疗的倾向。不,我们只是期望提出问题后,自己能通过学习,找到答案,继而对医生们的治疗思路有所领悟,并能切合自己的身体找到一条求生之路。

首先,应该说明,我们不拒绝化疗。

想当初,我们是自己哭着喊着求着医生收治,目的就是第一时间挂上那个输液瓶子,尽快开始化疗!因为我们坚信化疗是治疗淋巴瘤的最有效办法,是我们当时唯一可抓到的救命稻草!

事实也的确如此。尽管很多患者对化疗药物不敏感,不能通过几次化疗就将肿瘤消灭殆尽,但是我先生不同,他的癌细胞对药物极端敏感,见风就跑,真可谓一剑封喉了。

但是,伴随肿瘤的消遁,反射回来的是骨髓的极度抑制,是头发的全部掉光,是身体的一天天虚弱,是咳嗽,是低烧,是肺损伤,是不思饮食,是反映迟钝------化疗药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把他也打得奄奄一息。

假如说,化疗没有副作用,我相信我不会在乎钱,也相信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同我一样,认为化疗多多益善,一定要把癌细胞结结实实地打死,还要再踏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然而,化疗的副作用这么大,这就叫人难以取舍了!

我们曾问过主治大夫:既然肿瘤已经没了,是不是就可以不做化疗了。大夫也很迟疑:“如果是一期的患者,说不做就不做了;我记得你是滤泡性3期,按常规,总应该做满6次。你不做,就不担心刚刚休眠的癌细胞又活过来了?”

一语中的,怎么不担心!我相信所有咬牙坚持化疗的患者都因为这个担心才如此孤注一掷!

与我先生海鹰一起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练习郭林气功的老刘——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经历相同、工作性质都相近的肠癌患者,在做了肠切除、肝切除手术后,身体里已经没有癌肿瘤了,却硬是坚持了8次化疗。医院回来,都如生了场大病,脸灰灰的,站一会儿就得坐下,说话也没了底气。每到这时,大家都劝他,既然身上没瘤子了,算了吧,靠气功可以康复。他总是回答:“医生说了,我的病重,我的癌细胞毒性大,复发的可能性大。”

正是担心这个“可能”,我们的医生才带着我们的患者在这崎岖、泥泞、艰难的路上竭蹶而行。

人们说,癌症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难道医生对癌就不恐惧吗?我想,正因为医生知道治疗肿瘤的艰难,正因为他们看到过复发后的癌细胞扩散时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才比患者对那未见的癌细胞怀有更多的警惕,怀有更坚决的除恶务尽的心态。

所以,只要是化疗,不论癌的种类,不论病的程度,通常医生都会定为6个疗程。这6个疗程包含了医生对药物在患者身体里向癌细胞展开绞杀、僵持与清理战场等几个阶段的设想。那么在实践中到底可做多少次,就要看化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耐受情况了。

因此,我理解,化疗是一种较力,是你的体质——身体里的正能量与癌细胞的较量。我试将体质与癌魔比作秤盘和秤杆,而化疗就是那个可在秤杆上移动的秤砣。如果你的身体耐受性好——秤盘重,那个秤砣就可以往远处走一走;如果你的秤盘轻,秤砣就只好在近处停留;如果更轻,秤砣就只能原地不动,稍一移动都是翻盘!所以,一切的技术与技巧都在于秤砣要找准那颗星——那个平衡点。

我想,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在保存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做几次化疗,让癌细胞结结实实地死去。

然而,一次偶遇,使我意识到,这种想法可能错了,或叫“过时了”。

那是年8月,也是我先生停了化疗,正在治疗肺损伤的时候,我抽空到北美看望我九十岁的老母。在回程的飞机上,有一位老人与我相临。

我问他是哪里人,他说,他可以算是山东人,也可算作台湾人,还可说是美国人。因为生在山东,年底,十几岁时随母亲到了台湾,30多岁移民美国,而今80岁了,在美国时间最长。他在美国开餐馆,一直做到七十多岁。谈到身体状况时,他说,几年前他得了场大病,所以才歇业,不干了。我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淋巴瘤。

一听淋巴瘤三个字,我一下提起了精神,我问他:“什么性质的?”

他说:“滤泡。”——喔,跟我先生一样!

我问:“当时几期了?”

“很严重了,全身都有了,骨头里都有。”

“那就是四期了。怎么治的?”

“化疗。”

“做了几个疗程?”

“三个。”

“就做三个?为什么不做了?”

“肿瘤没有了。”

“医生没劝你再多做两次?”

“没有。”

“那你没担心复发?”

“是啊,我当时也担心。我跟医生说,还需要不需要再做几个疗程。可是医生对我说,‘一次化疗就如同在你身上割块肉,你愿意我再割一块吗?’”

我听了很震惊。我问:“这是医生说的?”

“是医生说的。”

“是华人医生还是洋人医生?”

“是洋人医生。”

“那你后来没有复发?”

“没有。我一直好好的。”

“几年了?”

“七年了。我73岁那年得的病,现在80岁了。我一点毛病没有了。这次我是回山东威海老家看一个小时候的朋友,他在威海帮我买了房,我要在老家多住些日子。”

老人再说什么我都觉得不重要了,我牢牢地记住了那句美国医生的话——“一次化疗如同在你身上割块肉,你愿意让我再割一块吗?”

英语里有一个词——balance,老外常挂嘴边。遇到什么左右为难的事,他们就做出两掌向上,上下晃动的姿势,要balance了。我理解他们是说要掂量掂量,找到平衡。现在他们掂量的结果是——“为了今日的身体,放弃来日的可能”,这与以往“为了明日的踏实,今天多受点罪”就有了根本的不同。我想,这可能也是出于老外“一鸟在手,胜于两鸟在林”的一贯思路——把握好今天胜于虚幻的明天。

但是,我还是希望把癌症的治疗搞得更明白:“万一,复发了怎么办?”——我问北美的另一位洋人医生。

“那就再治。根据情况,可能化疗,也可能放疗。但是你今天不要去替明天顾虑太多。就像你今天好好的,为什么总要考虑明天会不会出车祸呢!”

在我先生治疗淋巴瘤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两种治疗思想的碰撞:一种是除恶务尽,将着眼点置于明天的东方文化理念下的治疗思想;一种是见好就收,不要为明日的可能牺牲今日的健康,将着眼点置于今日的西方文化理念下的治疗思想。

那么,哪个更有道理?

哪个更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我没有答案。

但我希望所有的患者心里装着那杆秤,一定在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去接受治疗,在东西方治疗思想的碰撞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下药准星。

牢记癌界的另一句话:癌症病人有三分之一是被治死的。

本文引自《抗癌第一时间的抉择》一书作者:徐晓、海鹰

肿瘤患者营养调理推荐—久食佳

久食佳(90+)营养餐是从《中医食疗学》中常用的种食材里,精选出诸如燕麦、黑豆、玉竹、绿咖啡、杏仁、秋葵、莱菔子、灰树花、蓝莓、沙棘、玫瑰花、春黄菊、纳豆、羽衣甘蓝、黑加仑等近百种天然食物提取浓缩而成的营养元素浓缩粉。

久食佳营养餐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11种维生素、8种微量元素,以及数以千计的植物营养素。

久食佳营养餐帮助人体纠正营养失衡问题,直接针对人体细胞补充营养,从而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

久食佳营养餐

适用人群:

1.术后虚弱,免疫力差

2.放、化疗期间白细胞低,贫血

3.溃疡,水肿

4.厌食,消化吸收差,体重下降者

5.睡眠障碍,乏力

6.日常营养补充

7.练功者营养补充,避免空腹练功

更多了解请

营养指导师:郭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ff/7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