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年2期特别策划丨癌症患者康复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1-8-18
白癜风图像 http://pf.39.net/bdfyy/bdfyw/170420/5299691.html

年《中国护理管理》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订购全年杂志元,欢迎护士朋友至文后扫码订阅!

编者按:

?随着癌症生存者数量的增加和生存时间的延长,癌症患者对康复的需求和康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内外癌症康复领域的多种指南在证据逐渐积累的基础上陆续发布,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临床研究和实践的证据,例如:美国运动医学会制定的《癌症生存者运动指南》《NCCN癌症生存者临床实践指南》,澳大利亚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癌症生存者护理声明,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指南》等。目前,我国癌症康复护理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包括:从护理管理上积极培养临床肿瘤专科护士,并探索建立癌症康复专科门诊;从疾病管理上建立与癌症诊疗和康复过程相一致的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和“互联网+”线上线下综合管理模式;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发以家庭支持为基础的心理社会康复干预;从积极主动康复的理念上探索开发癌症康复的运动干预处方;从智能化新技术上设计开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集评估与干预一体化的康复系统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研究进展。本刊特邀国内外癌症康复护理领域专家,分享肿瘤康复护理门诊的实践经验,构建预防乳腺癌康复者上肢淋巴水肿的运动处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老年癌症患者认知评估和沉浸式怀旧疗法康复系统,分析“互联网+”模式在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家庭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响,以期帮助癌症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社会、心理和职业功能,使其在癌症诊断后的生活回归正常化。

特别策划顾问

▲刘均娥,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城学者,中国高被引学者。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护理学组主任委员等。主编和参编规划教材1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篇,SCI收录27篇。

年2期特别策划

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医院护理部

护理学院院长助理护理部副主任韩静

目的: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连续入组方式,医院肿瘤中心就诊的76例前列腺癌患者分成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干预组接受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AAQ-I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FACT-P)评价干预方案效果。结果:68例患者完成干预和随访。干预后即刻,干预组的AAQ-II得分为18.79±5.24、SCL-90总分为.45±10.56、FACT-P总分为.58±11.66;对照组的AAQ-II得分为21.05±5.19、SCL-90总分为.98±11.63、FACT-P总分为.20±9.54,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1月时,干预组的AAQ-II、SCL-90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FACT-P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干预组的AAQ-II、SCL-90总分在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1个月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协方差分析发现,排除时间效应后,干预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AAQ-II、SCL-90得分,提高FACT-P得分(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家庭干预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心理灵活性和生活质量,降低心理症状水平。医护人员为治疗期前列腺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对患者有积极的意义。

首都医科大医院护理部

护理部主任刘俐惠

随着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手段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着治疗并发症、心理、营养、功能障碍等问题。为解决肿瘤患者出现的问题,我院自年开始按照肿瘤康复的理念,逐步推出淋巴康复护理门诊等多个肿瘤康复护理门诊。在护理门诊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建立了设计-准备-审核-批准的运行模式。肿瘤康复护理门诊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实现了对肿瘤患者康复的全程管理、拓展了肿瘤护理内涵、为肿瘤专科护士和骨干护士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医院·研究所妇科肿瘤中心

护士长田昌英

目的:分析“互联网+”模式下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DecongestionTherapy,CDT)管理的效果。方法:纳入50例妇科肿瘤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实施“互联网+”模式CDT管理,包括院内强化治疗和在远程CDT服务平台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6、、天,评价患肢周径、周径减小率、症状、Barthel指数、就医次数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6、、天的患侧下肢5个测量点周径均减小,所有症状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周期患肢周径改善情况,特优为10.52%~25.00%,优为50.00%~60.00%,良为18.75%~36.84%。结论:对妇科肿瘤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互联网+”模式的CDT管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长期维持,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曾迎春

目的:为应对全球老龄化以及满足老年癌症患者日益增长的认知康复需求,研发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老年癌症患者认知评估和沉浸式怀旧疗法康复系统。方法:该系统包括VR认知评估和康复训练,其中VR认知评估包括癌症相关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评估两个模块;VR认知康复训练包括一般认知康复训练和针对有轻度痴呆风险患者的沉浸式怀旧疗法两个模块。在37名老年受试者中进行了轻度痴呆评估。结果: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R认知测评为9.5分及以下为有轻度痴呆风险。VR轻度痴呆评估过程中未出现与评估和干预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将VR技术应用于老年癌症患者中进行轻度痴呆风险的评估是可行和安全的,但VR轻度痴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沉浸式怀旧疗法的有效性仍需要在老年癌症患者中进行进一步检验。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护师刘艳飞

目的:介绍乳腺癌康复者预防上肢淋巴水肿运动处方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从乳腺癌术后康复者的角度,利用最新的肌肉淋巴引流泵功能原理,提倡主动和适度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和参与性观察法,开发了根植于康复者生活经验的肢体功能锻炼和保护措施,丰富了淋巴水肿的预防性运动康复干预措施和经验。遵循运动处方的设计原则,开发了一套为期12周的乳腺癌康复者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运动处方,包括力量训练处方、有氧运动处方和柔韧性运动处方。采用非随机分组的类实验研究,招募到例乳腺癌术后康复者,其中干预组56例(包括13例已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实施预防上肢淋巴水肿运动处方。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健康宣教。采用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上肢肌肉力量、心肺耐力等指标评价运动处方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乳腺癌康复者没有新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其上肢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较实施前均提高;入组时已有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其水肿症状有所消退。结论: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运动处方干预能够提高乳腺癌康复者的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同时促进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康复。

为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者提供实用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始终是《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全体成员努力的方向。《中国护理管理》每期定价26元(单本销售价格为36元,其中含10元运费),订阅全年杂志仅元!

学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积极上进,勤于求知,挤挤总会有的。当午休睡不着时,当晚夜班运气好遇上片刻闲暇,如果手边刚好有一本《中国护理管理》,里面又刚好有你感兴趣且实用的文章,是不是轻轻松松就把知识学到手了?只需轻点下面图片,或者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ff/6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