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并发症(一)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和最凶险的并发症,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等,死亡率高。(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期血控机化后,可出现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七、相关检查?超声检查:利用多普勒原理来检测静脉阻塞,超声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临床应用广泛,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首选方法。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5%,而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血液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增高,其阳性价值不大,但阴性预测值高达97%~99%。?体积描记法:包括电阻抗体积描记法(IPG)、应变体积描记法(SGP)、静脉血流描记法(PRG)和充电体积描记法(PPG)。血流是体内良好的电导体,电阻抗体积描记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电阻抗的改变来了解血容量的变化,适用于骼、股、腘静脉的急性血栓形成者,准确率可达到96%。?静脉压测量:患肢的静脉压升高,提示测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放射性核素检查:局部血栓形成时,碘标记的纤维蛋白原进人血栓内,使患病部位的放射性增高。?X线静脉造影:本法是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金标准”,它可显示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和侧支循环血管建立的情况。?磁共振静脉显像(MRV):对近端主干静脉(如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等)血栓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率。?静脉CTV检查: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八、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高危人群如产后、盆腔术后、外伤、癌症患者、昏迷或长期卧床者一旦出现下肢的肿胀、疼痛症状,伴或不伴有发热、心率增快等全身症状,应考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结合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静脉造影可明确显示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和侧支循环血管建立的情况,从而确诊。(二)鉴别诊断1.下肢淋巴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多起病急,而下肢淋巴水肿多起病缓慢,往往有几年的病史,抬高患肢后水肿消退慢;两者早期的水肿表现也不同,下肢淋巴水肿早期表现为凹陷性水肿,比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小,皮温正常。中晚期淋巴水肿由于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粗糙、变厚,组织变硬呈团块状,一般不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如色素沉着、溃疡等,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鉴别。2.下肢局部血肿:多有外伤史且伴有局部疼痛和肿胀,极少累及整个下肢,后期皮肤可见淤斑或皮肤泛黄,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长期卧床有关,一般没有外伤史,可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九、治疗与预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预防肺栓塞,特别是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连不紧,极易脱落,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深静脉血栓本身和预防肺栓塞的治疗。根据病情,患者可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1~2周可减轻疼痛,并使血栓紧粘于静脉壁的内膜上。?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促使肿胀消退。?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二)药物治疗1.抗凝血疗法?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2.肝素?这是一种有效抗凝剂,药效迅速,静脉注射10分钟后,就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结力。其作用时间短,在体内迅速被破坏,大部被酶破坏,小部经肾排泄。静脉注射3~6小时后,血液凝固时间即能恢复正常。给药途径可经皮下脂肪层、肌肉静脉注射。但血小板减少症(HIT)等并发症较为高发。3.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等,是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三)介入溶栓疗法?适用于发病后10天内或合并肺栓塞时,主要是用尿激酶(UK)灌注,亦可考虑应用相应剂量的链激酶溶栓治疗。(四)手术治疗?静脉血栓摘除术,对于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伴动脉血供障碍而肢体趋于坏疽者(股青肿),则常需手术取栓。髂股静脉血栓取除术的手术时间一般在发病72小时内,尤以48小时内效果最好。?手术时间越早,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和炎症反应程度越轻、静脉内膜破坏越轻、继发血栓形成越少,手术取栓越可彻底,术后疗效更佳。(五)物理治疗对于慢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者可采用物理治疗,如利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能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患肢胀痛感,加速肿胀消退。预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通常预后较好。如为早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干预和治疗可改善预后,但是有一定比例患者会发展至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影响生活质量。十、预防与日常护理(一)预防?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多活动,还可以适当做高抬腿运动。?手术后的患者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可以定时进行足底静脉泵或间歇气体加压治疗,家属也要常为患者进行按摩,并帮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以促进血流循环,避免血流淤滞。?特殊工作者可在日常穿弹力袜进行防护,适当活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少微小血管痉挛。(二)日常护理?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有利于减轻患肢水肿。?慢性期建议患者穿弹力袜或用绷带包扎。?抗凝治疗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口腔牙龈易出血、皮肤黏膜青紫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保持患肢清洁,避免感染。?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避免擅自调整药量。市三院康复医学科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7110.html
上一篇文章: 行程码领取行程码查询全国通用个人轨迹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