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生们的急救意识,强化我系急救知识教育。年7月9日我系学生党支部携医院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讲座。
此次急救知识培训讲座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动物蛰咬伤》与《远离过敏,自在人生》。太多的人因为对此知识的不够了解导致患上严重疾病甚至英年早逝,而许多意外情况也常常让我们防不胜防。我们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了解各种危害以及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就可以临危不乱,维护健康、挽救生命。
动物蛰咬伤
蜂蛰伤
蜂蜇伤时蜜蜂或黄蜂尾部的毒刺刺入人体,其毒汁进入皮肤后,轻者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样反应,重者引起局部和(或)全身的中毒反应。局部出血瘀点、红肿、水疱、风团和剧烈的疼痛或剧痒,蜇伤部位还有毒刺遗留。若多次被蜇伤或群蜂同蜇,则可引起大面积肿胀,严重时可出现组织坏死,或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头晕、发热、恶心等。大黄蜂(俗称马蜂)蜇伤,因其毒性强,可引起昏迷、抽搐、休克,甚至心肌及呼吸麻痹而死亡。一旦被马蜂蛰伤,可作以下处理:
1、伤口残留的毒刺可以用针或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扩散,然后再拔火罐吸出毒素减少毒素的吸收。2、马蜂毒素呈弱碱性,可以用食醋或1%醋酸或无极膏擦洗伤处。
3、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以肥皂水、5%碳酸氢钠(小苏打)或3%淡氨水等弱碱液洗敷伤口,已中和毒素。
4、用冰块敷在蜇伤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
5、如果有蔓延的趋势,可能有过敏反应,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
6、密切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哪怕只有一个症状医院去急救。
你有在看吗↓蚂蚁蛰伤
蚁刺伤或咬伤皮肤后,局部有刺痒和灼痛感,由于毒液或唾液的作用可使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风团,中央刺蜇处可见到针头大的瘀点,可发展成水疱,周围有明显的水肿性红斑。火蚁和某些大黑蚁性格凶猛,若在筑巢时受到人的惊扰可刺伤皮肤,引起局部红肿、风团、水疱和出血点,局部疼痛难忍,有的可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而死亡。1.蜇伤后要首先检查患处有无毒刺折断留在皮内,可用镊子拔出断刺,然后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将毒汁吸出。
2.局部外搽10%氨水或虫咬皮炎药水,也可用5%~10%碳酸氢钠溶液冷湿敷可减轻疼痛,或用季德胜蛇药片开水化开,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若疼痛明显,取1%盐酸吐根碱水溶液3mL,加2%利多卡因在蜇伤近端或周围皮下注射,可很快止痛消肿。
蜈蚣蛰伤
1、蜈蚣的第一对足即为毒蟄(毒钩),呈钳钩状,锐利,有毒腺。2、蜈蚣毒液含有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如组胺类物质基溶血蛋白质等,并含蚁酸,毒液呈酸性,有神经毒、溶血、致敏等作用。3、被蜈蚣蜇伤后,成人被蜇伤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皮疹现象,蜇伤部位出现两个瘀点,周围呈水肿性红斑,常继发淋巴结和淋巴管炎;孩子抵抗力弱,处理不当易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
被蜈蚣蜇伤后,不要慌张,应避免剧烈运动,要做到:
1、局部处理:可用碱性溶液(蜈蚣毒汁呈酸性),如肥皂水或5%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冲洗伤口,以破坏毒素,也可以冷敷。(一般不用碘酒、酒精等消毒、涂擦伤口)
2、伤口清洗干净后,可用季德胜蛇药调成糊状,在距伤口2CM处环敷一圈,勿使药物进入伤口内;或用于口服。
3、抗过敏: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等。
4、止痛:到医院对伤口局部封闭(0.5%-1%普鲁卡因)可止痛,并可以防止毒液进一步扩散。
5、若伴有全身毒血症状,如头痛、头晕、发热、呕吐时,医院就医。
蝎子蛰伤
蝎毒毒性较大,伤后中毒多较严重。其毒素称为蝎毒素,呈酸性,主要为神经毒,可出现局部剧痛、红肿、发麻,甚至失去感觉,伤口周围发黑、起水疱,还伴有头晕、心慌、出虚汗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致休克。
1、若伤及四肢,应立即用绷带、止血带、布条等绑扎在伤口近心端;蝎子是用尾部尖锐的钩蜇人,要用镊子或针头小心挑去伤口中留下的毒钩,用吸引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汁。
2、用碱性苏打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伤口清洗干净后,用蛇药调成糊状,在距伤口2CM处环敷一圈,勿使药物进入伤口内。口包扎伤口。若伤口周围红肿,可冷敷。
3、多喝水,以利尿排毒。若疼痛严重时,适当服用止痛片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若出现剧痛或医院就医。
蚂蝗叮伤
在水田、水塘或浅水河中,有时会遭受蚂蝗的伤害。蚂蝗虽无毒,但易致皮肤损伤后出血感染。蚂蝗吸盘吸附皮肤,因其咽部分泌的液体有抗凝血作用,故咬伤后伤口出血较多。
1、当蚂蝗吸附人体皮肤时,即用手掌或鞋底在吸附的周围用力拍击,蚂蝗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它身上撒些食盐或滴几滴盐水,蚂蝗就会立刻收缩脱下来。也可用肥皂水货醋涂在蚂蝗身上,或用烟头烤一下,即可使其松弛脱落。切忌用力拔蚂蝗。
2、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伤口,涂以碘酊,防止感染。
嗨,你还在看吗?
猫狗咬伤
宠物狗或猫的唾液中常带有狂犬病毒;即使健康的狗、猫,颚难免带有这种致命的病毒。如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后,狂犬病有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侵犯其中枢神经系统。若发生人狂犬病后5-7天左右死亡,其死亡率几乎是%;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5天到10年,一般为1-3个月。如伤在头、面、颈等距离大脑较近的部位,或感染的病毒量较大,潜伏期会更短些。在潜伏期内凉、惊吓、劳累或背痛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常表现为兴奋、恐惧,听到水声或见到水,即发生强烈的喉头痉挛,喝水不能下咽,水从口角流出。
1、被狗或猫咬伤(抓伤)后,应就地及时用流动水与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至少20分钟),再用3%的碘酒和75%的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清创处理。
2、局部伤口不能涂抹软膏,粉剂,也不做一期缝合,不包扎,以利于伤口排毒。只要有皮下渗血或出血点,就应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高效免疫血清。
3、已被污染的伤口应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但不可与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狂犬疫苗在同一部位注射。
远离过敏自在人生
1、生命是过敏性疾病
概念: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由于变态反应导致病理损伤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感染、外伤等有所不同。正常的免疫反应,对异体物质产生排斥,使机体得到保护,而变态反应,则是机体对这类抗原物质的过强反应,它导致组织损伤,产生轻重不等的危害,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2、为什么会过敏
过敏性疾病具有典型的遗传效应,一般来说,父亲过敏,下一代过敏的概率为20%-40%;母亲过敏,下一代过敏概率为40%-60%;父母均过敏,下一代过敏概率为60%-80%。
遗传和环境两大饮食相互作用促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由于基因的改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所以,过敏性疾病的迅速增长中基因改变可能不是主要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更为重要,其中又以接触过敏原为主要的诱因。
3、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
4、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为全身性疾病局部发作,表现在不同部位则是不同的疾病;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湿疹等;
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表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鼻炎、哮喘)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恶化。
5、如何避免过敏原
1.如何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
食物过敏症状非常明显,可以影响生命者:禁食该种食物。食物过敏症状较轻,则为尽可能不食用。
2.如何避免接触动物皮毛过敏原?
人对动物皮屑过敏同时对其唾液也过敏,因此请您不要饲养有皮毛的动物,如已经饲养的房间要彻底清洗,因为动物的唾液粘性较大,可以持续长达半年之久。请不要穿动物毛绒衣领的衣服。
1——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通过本次急救知识培训讲座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能够认识到各种危害以及各种防护措施还有半个月左右就放暑假了同学们假期在家出去玩的时候记得带好各种防护用品哦~编辑:郑秋羽责任编辑:欧阳宇恩
运作部门:新闻信息部图文来源:经济管理系审核:巫德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zl/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