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淋巴水肿治疗 >> 淋巴水肿医院治疗 >> 正文 >> 正文

南昌康民医院艺人朱芯仪公开自己確诊乳癌

来源:淋巴水肿治疗 时间:2022-9-17

医院:艺人朱芯仪公开自己確诊乳癌

  近日,艺人朱芯仪公开自己確诊乳癌,且已转移到淋巴,为乳癌第二到三期。她透露右胸长了3颗约2公分的肿瘤,5月必须切除右边胸部防止癌细胞转移,坦言全乳切除对自己的衝击非常大,且化疗副作用很多,让她受尽苦难。

  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年十大死因第一位仍为癌症,其中,乳癌发生率在女性族群发生率排名为第1位,於十大癌症死亡率第3位,其对於女性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覷。

  奇美医学中心中医部主治医师陈豪君表示,乳癌常见的危险因子,包括肥胖、家族史、未曾生育者、第一胎生育在30岁以后、初经在12岁之前、停经在55岁之后等。

  乳房出现5徵兆,提高警觉快就医

  她进一步说明,初期乳癌不一定会有症状,通常是触摸到乳房肿块时才会发现,但是如果乳房出现以下症状,就要提高警觉及早就医。

  乳房肿块伴隨乳头分泌透明或带血的分泌物

  乳头不正常凹陷或长期湿疹溃疡

  乳房皮肤出现橘皮质地或红肿溃烂

  腋下淋巴结出现硬块结节

  两侧乳房大小或形状对称度改变

  乳癌5年存活率高,及早治疗很重要

  陈豪君指出,乳癌的分期是依据肿瘤大小、局部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是否转移为主,另外参考乳房摄影及乳房超音波影像、组织切片病理学相关因子检测,主要目的是確立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预后评估。

  目前,乳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標靶及荷尔蒙药物辅助治疗等。早期发现经適当治疗,乳癌相较於其他癌症五年存活率为高,第0期为97.5%、第一期为95.6%,至第三期仍有70%,显示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忽视警讯求偏方,延误治疗致晚期

  陈豪君表示,目前收治一名40多岁的女患者,於2年前时,就在左侧乳房触摸到肿块,但不以为意。去年初发垷肿块范围变大且变硬,左侧腋下也出现硬硬的结节,虽自觉不妙,但又怕开刀及后遗症,於是上网寻找消除肿块的偏方。

  直到半年前,乳房硬块处的皮肤出现溃疡並渗出脓血,除了疼痛外,开始觉得体力虚弱且容易头晕,没走几步路就开始喘、体重开始直线下滑,她这才觉得事態严重,赴医求诊。

  经病理切片、影像医学检查,诊疗为左侧侵犯性乳管癌第四期,且转移到淋巴与肺部,已无法开刀处理,只能以化疗让肿瘤变小。但经过2次化疗后,肿瘤仍持续溃疡、疼痛及渗出脓血,加上化疗副作用,让她寻求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针药辅助治疗,改善治疗副作用

  陈豪君进一步说明,该患者因为长年忧思鬱结加上熬夜饮食不节,造成气虚、气滯,使湿热瘀积结於乳房成癌肿;而化疗药物毒性损伤脾胃之气,逐出现水泻频急的副作用。

  经过益气健脾、清热袪湿的中药方剂及针灸疏通经络之气后,並配合化疗疗程,在第5次化疗完成时,10公分的溃疡已收口至6.5公分,脓血渗出情况也几近於无,化疗副作用程度更为减轻,现在仍持续以中西医共同治疗中。

  乳癌,属中医乳岩的范畴。中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在经络走向,乳房为胃经、脾经、肾经、肝经、心包经及心经经气流经处,气机壅塞、湿热瘀痰滯於胸中而生癌肿。

  陈豪君指出,常见乳癌病友至中医门诊大致有以下4个状况,只要经过中药调理及针灸治疗,必要时配合復健对病情都可以有很好的改善。

  化放疗疗程副作用:噁心、呕吐、腹泻、白血球低下、手脚末稍麻、手足症候群等。

  荷尔蒙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热潮红、心悸等。

  乳癌术后淋巴水肿。

  局部皮肤紧绷挛缩。

  保持健康3原则,提高存活率与生活品质

  她提醒,乳癌病友最重要的是保持乐观正向的心情,补充营养、增强体力並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及运动习惯,方能提高乳癌病人治疗的存活率及增加抗癌期间的生活品质。

  饮食上,以营养均衡的原型食物为主,也可参考地中海饮食概念;切勿任意进补,燥热或寒凉生冷食物更不適宜;不吃具类荷尔蒙成分的保健食品,肠胃弱者也不宜摄取难以消化或具刺激性的食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