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大爷2天前突然出现左下肢红肿,同时伴有发热、疼痛,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入院诊断为“丹毒”,那么什么是丹毒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
1病因及发病机制
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
病人常先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治愈后容易复发。
2临床表现
起病急,开始即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有的可起水疤,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但皮肤和淋巴结少见化脓破溃。病情加重时全身性脓毒症加重。此外,丹毒经治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淤滞。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在含高蛋白淋巴液刺激下局部皮肤粗厚,肢体肿胀,甚至发展成“象皮肿”。
3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50%硫酸镁液湿热敷。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抱类抗生素,静脉滴注等。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3-5天,以防复发。
4预防
注意皮肤清洁,及时处理小创口;在接触丹毒病人或是换药后,应当洗手消毒,防止医源传染;与丹毒相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以避免复发。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多核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受损等,一旦并发丹毒,不但感染不易控制,且血糖更加不平稳。在治疗皮肤感染的同时需要积极控制糖尿病,只有在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之后,继发的皮肤感染才容易被控制且不易复发。
若果您或家人出现了像李大爷这种类似情况应及早来院就诊积极救治。
如果您对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