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考点
败血症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在疾病过程中,血液内持续存在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和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这种全身性病理过程,称为败血症。败血症是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屏障,由局部感染灶不断经过血液向全身扩散的结果。
败血症的概念及两个主要标志
1.败血症的概念:动物机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后,因不能抵御微生物的侵袭,导致其迅速突破机体的防御系统,大量侵人血液,并在血液内繁殖或复制。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造成机体广泛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出现严重全身性反应的病理过程。
2.败血症的两个主要标志
(1)血液中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出现以下症状。
①菌血症:病灶局部的细菌经血管或淋巴管侵入血流,血液中可查到细菌,但全身并无中毒症状。
②病毒血症:病毒在血液中持续存在的现象。③虫血症:寄生性原虫大量进人血液的现象。
(2)病原微生物进人血液后,未能被及时清除,并且在其中繁殖,产生毒素,则造成毒血症。即病原微生物的毒素或其毒性产物被吸收人血,为毒血症。临床上出现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同时伴有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或坏死,严重时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当毒力强的细菌入血后未被清除,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则称为败血症。如果是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并继发引起全身性,多发性小脓肿灶,则称为脓毒败血症。镜下,脓肿的中央及尚存的毛细血管或小血管中常见到细菌菌落,说明脓肿是由栓塞于器官毛细血管内的化脓菌引起的,故称之为栓塞性脓肿或转移性脓肿。
原因及发病机制
1.原因:引起败血症的病原主要是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传染性病原体包括各种可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如巴氏杆菌、炭疽杆菌、丹毒杆菌、各种瘟症(猪瘟、兔瘟、鸡瘟)病毒等。非传染性病原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腐败梭菌等引起的败血症。此外,某些原虫(如牛泰勒焦虫、住血细胞原虫、弓形虫等)也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
2.传人门户或感染门户:病原体侵人机体的部位称为传入门户或感染门户,病原体常在传人门户增殖并引起炎症,如果机体以局部炎症形式不能控制或消灭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则可沿着淋巴管或血管扩散,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管炎或静脉炎以及淋巴结的病变。
3.发病机理:病原体经皮肤和黏膜侵入机体,特别是皮肤或黏膜有损伤时,更易造成感染。当动物体的免疫力低或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很强时,病原微生物可在局部组织繁殖生长。非传染性病原体般先引起侵人门户局部感染性炎症。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病原菌大量增殖,炎症加剧,侵害血管和淋巴管,病原体经局部淋巴管和血管进人循环血液,扩散至全身,同时病原体在体内产生大量的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结果导致败血症。化脓性细菌侵人机体,首先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之后出现转移性化脓灶,造成感染的全身化,引起脓毒性败血症。
病理变化1.侵入门户的局部病变:败血症的病理变化包括侵入门户的局部病变和全身病变。非传染性病原菌引起的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侵入门户常出现明显的炎症或化脓等病理变化。如化脓菌和坏死杆菌感染引起的产后子宫化脓性内膜炎,创伤感染引起的蜂窝织炎。侵入门户的病变可能多种多样,但其炎症的性质多是化脓性炎或坏死性炎。病毒和传染性细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不引起明显的眼观病理变化,或只引起轻微的病变。
2.全身病变: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败血症病理变化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尸僵不全:由于死于败血症的动物,在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的作用下,尸体很易发生变性、自溶和腐败,尤其是肌肉很快发生变性,所以往往呈现尸僵不完全或尸僵不明显。
(2)全身出血:由于在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的作用下,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发生严重的损伤,结构被破坏,剖检时可见全身皮肤、浆膜与黏膜上多发性出血点或出血斑,如猪瘟、猪肺疫、鸡新城疫、禽流感、兔瘟等。
(3)免疫器官发生急性炎症变化:败血症时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或出血,呈现急性淋巴结炎的病变。全身各处的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淋巴窦壁细胞增生,有时还可见细菌团块或局灶性组织坏死。扁桃体、肠系膜淋巴结和肠相关淋巴组织也呈现轻重不同的水肿、充血、出血、变性或坏死等急性炎症病变;有的出现增生性炎的变化。脾脏呈急性脾炎的变化,依病原不同,其体积可肿大数倍(如败血型炭疽、急性猪丹毒、猪肺疫等)或肉眼不见肿大但可见有出血性梗死(如猪瘟等)。肿大的脾脏质地松软易碎,切面紫红色、隆起,固有的微细结构模糊不清,脾组织容易刮脱。
(4)内脏器官肿胀变质:实质器官(心、肝、肾)外观明显瘀血肿大,实质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空泡变性、透明变性或脂肪变性等退行性变化,严重者发生点状或片状坏死。
(5)神经内分泌系统水肿变性:败血症时中枢神经系统常无明显的肉眼可见病变,组织病理学观察常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变化。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常见局灶性出血,胶质细胞普遍增生。严重者神经细胞发生坏死,出现卫星现象或形成胶质细胞结节。肾上腺呈明显的变性,类脂质消失,皮质呈浅红色,并且出血。
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1.治愈:败血症出现后,如果抢救及时,用药合理,可以治愈。
2.死亡:在机体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败血症的出现是机体抵抗力不足,病原体攻击力占明显优势的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因出现败血性休克或重要器官机能衰竭而引起死亡。
上期题
第一题[答案]A.稽留热
[考点]热型
[解析]稽留热特点是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高热可较稳定地持续数天,而且每天温差在1C以内。常见于急性马传染性贫血、犬瘟热、猪瘟、猪丹毒、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等。
第二题[答案]D.不规则热
[考点]热型
[解析]不规则热特点是发热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牛结核、支气管肺炎、仔猪副伤寒、渗出性胸膜炎等。
第三题[答案]A.回归热
[考点]回归热的概念
[解析]回归热特点是发热期和无热期间隔的时间较长,并且发热期与无热期的出现时间大致相同。多见于亚急性或慢性马传染性贫血、梨形虫病等。
本期题
1.败血症是()A.病畜血液内存在原虫B.病畜血液内存在病原菌C.病畜血液内存在病毒D.病畜血液内存在毒素E.病原体侵人血液增殖、产生毒素引起的全身严重病变
2.关于败血症对机体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心功能无异常B.凝血功能异常C.休克D.全身组织出血E.尸僵不全
3.脓毒败血症的主要特点是()A.体液内出现化脓菌B.体表有多发性脓肿C.血液中白细胞增多D.畜禽不断从鼻孔流出带血脓汁E.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化脓菌及其毒素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张万万
审稿:应林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