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爆料
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其中三种类型的足癣容易继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发生小腿丹毒。一、什么是丹毒?中医把丹毒俗称“流火”,认为是湿毒侵入肌肤所致。西医认为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内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基本特点是人体受感染部位发生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二、小腿丹毒是如何发生的?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足部汗液分泌多,这些都是很适合于真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所以夏季很容易引起足癣发作。足癣发作时,常伴有细微不易发现的皮肤破损,溶血性链球菌会乘虚而入并发小腿丹毒;足癣发作时常伴有瘙痒,抓搔而引起皮肤擦伤,也容易使溶血性链球菌乘虚而入并发小腿丹毒。糖尿病患者皮肤内糖元含量高,糖元是细菌的培养基,很适合各种细菌生长繁殖,包括溶血性性链球菌,糖尿病患者如果患有足癣,也容易并发小腿丹毒。老年人由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也就是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能力降低,老年足癣患者也容易并发小腿丹毒。三、足癣继发小腿丹毒的临床表现:患侧小腿满是水肿性红色斑疹,颜色鲜红,水肿性红色斑疹边界清楚。小腿皮肤水肿饱满发亮。用手指轻压红斑,红色消退,除去压力,红色很快复原。红肿向四周蔓延,红肿边缘轻度隆起,高出于正常组织表面。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腿皮肤灼痛。常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血液化验血常规也即血细胞分析,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和嗜中心细胞会明显升高.溶血性链球菌可潜伏在小腿皮肤淋巴管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引起小腿丹毒复发,反复发作的慢性小腿丹毒,可引起小腿淋巴管阻塞和组织增生,小腿受累皮肤会发生肥厚,小腿粗大,形成象皮腿,严重影响患腿的行走功能。四.以下三种类型的足癣容易发生小腿丹毒:一种是水疱型足癣,此型足癣是由石膏样毛癣菌感染引起,在足底、足侧和足趾有绿豆大水疱,水疱聚集成群,相邻水疱互相融合成大水疱,疱液透明,此型足癣瘙痒剧烈,患者因忍耐不住瘙痒而抓搔皮肤,很容易引起水疱破裂,表皮破损,真皮裸露在外,引起各种细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乘虚而入,沿足和小腿淋巴管扩散而并发小腿丹毒。另一种是糜烂型足癣,此型足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足趾间汗液积蓄而不易挥发,足趾下和足趾间皮肤潮湿、发白,由于足趾不停活动而发生趾间皮肤糜烂,露出鲜红色基底面,表皮屏障被破坏,也容易继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并发小腿丹毒。还有一种是角化型足癣,此型足癣由絮状表皮癣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足底、足侧边缘皮肤增厚,粗糙干燥,每当冬天皮肤更加干燥,足跟后部或两侧、足趾侧可发生皮肤裂开,细菌可从皮肤裂开处进入而并发小腿丹毒。五.小腿丹毒的治疗:正因为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所以治疗时使用革兰氏阳性菌抗菌素.例如青霉素,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或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抗菌素静脉滴注.六,同时使用外用和内服抗真菌来药物治疗上述三种类型的足癣,足癣患者平时需要外用杀灭真菌药:例如特比奈芬霜、联苯苄唑霜、酮康唑霜等,每天涂患处一至三次,此类药物能阻断真菌细胞膜形成而使真菌死亡。以上这些外用药一般需连续使用6—8周。足癣患者同时需口服抗真菌药:例如特比萘芬片、氟康唑片、伊曲康唑胶囊。这类药物通过肠粘膜吸收后,其有效成分会滞留在表皮的角质层内而杀灭真菌,并且还有药物的后效应,即停药后的1—2周内仍有很强的杀灭真菌作用。使用方法为:特比萘芬片,每次二片,每日一次;伊曲康唑胶囊每日二次,每次一粒;氟康唑片每周一次,每次三片。以上药物可任选一种,一般连服4周为一疗程。以上药物均为比较安全有效、副作用甚小的新药,对肝脏、肾脏均无毒性。治疗足癣一般服一疗程即可,如皮疹严重须服两个疗程,即8周,两疗程之间可间隔2周。足癣患者发生了丹毒,一定要及时足量使用上述抗菌素,直至小腿红肿、发热等全身症状完全消退,以防转化为慢性小腿丹毒。—Theend—
编辑:何芸熙来源:杏林泌外社群作者:原上海市医院皮肤性病科曹来安副主任医师声明:本文原创,仅供同行交流学习,不作为抢救诊治指导,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vx:xly-)杏林苑.医生社群
垂直细分专业30个、亚专业70个,医生粉丝万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cdspec.net/lbszyyzl/5548.html